本报讯 酷热稍退,旱情仍在。眼下正值中稻灌浆关键时期,提引外水保灌浆是当务之急。独山镇坚持水资源调配“一盘棋”,依托有利水利条件,与周边乡镇联动、统筹调度,合力打好抗旱引水“主动战”。
白露村位于独山镇西南部,与施官、水口和雷官3个乡镇接壤,是全镇水利条件最为薄弱的村。此前,西部抗旱渠打通后,村北片因地利旱情得以有效缓解。西部抗旱渠为独山二级站西向出水渠,自西向东穿过白露村北后向施官送水,因此而得名。而相较之下,南片几个村民组的旱情则愈加凸显,与交界的水口武集和雷官埝塘等村成了“同一口热锅上的蚂蚁”。
旱情不能等。独山和2个兄弟乡镇立刻碰头,反复踏勘和磋商,最终把目光投向了西部抗旱渠里的水。具体方案是从西部抗旱渠里抽水,经渠旁一条约4.5公里的土渠蜿蜒向南,将水从白露杜郢组送至花庄组,再向西、向南分别供水口、雷官取用,同时供应白露村沿线村民组用水。
疏通这条4.5公里的土渠,才能实现“远水解近渴”。与施官成功协商后,独山镇迅速行动,利用3天时间快速抢通渠道,同步组织人员从附近村民组拉电线,投放3台10寸和3台12寸抽水泵。时间紧迫,变压器来不及架设,又联系雷官镇送来一台50千瓦的发电机。
目前,6台水泵正同时作业,以每小时约4000立方米的流量,源源不断地向3个乡镇3万多亩农田送去“解渴”的江水。近日,白露村又组织种粮大户和村民代表召开会议,明确取水时段和巡查责任,防止出现“抢水”矛盾。 (刘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