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裕
近些年,传统文化越来越流行,中医中药、汉服配饰等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里,尤其在中华传统节日中,产生了许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色习俗。端午节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流传出特色的文化小物——香囊,其形式多样,广受喜爱。
那么,你知道这漂亮的香囊到底有什么讲究、有哪些作用么?是不是仅仅有颜值与香气?
说起这香囊,又叫香包、香袋、荷包,在我国历史非常悠久了,至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屈原的名篇《离骚》中,就有“纫秋兰以为佩”,意思是将装满香草的佩挂在身上,体现君子品性高洁。到了唐宋时期,香囊逐渐成为仕女、美人的用品,男官吏们则开始佩戴荷包。到了明清时期,香囊则成为爱情的信物。在近代,香包则多半用于节日赠品,求吉祈福,驱邪避秽。香囊既可为织物,也可以由金银玉石等材料做成,唐代就有很多做工精巧的金银质地的香囊。
除去精美的外壳,香囊的内容物是以芳香性药物为主,一般由白芷、艾叶、辛夷、薄荷等散发出天然香气的中药填充制作而成,通过口鼻、肌肤、经络穴位,经过气血经脉的循行遍布全身。所谓“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而鼻腔被中医认为是人体的第一道关口,如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来袭时,病毒首先会通过鼻进入呼吸道,影响呼吸功能。
故而佩戴中药香囊,也称香佩疗法,是佩戴在身上可预防疾病的一种传统方法,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指出外感温热病可以传染,可以预防。在书中就有“辟温方”,如太乙流金散、虎头杀鬼丸等多种,以佩戴香囊方法来预防瘟疫。《神农本草经》中有“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避秽也”,香囊正是利用芳香植物中浓郁的香味通过肌肤、穴位、经络等途径渗入人体,达到芳香化浊、辟瘟除秽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药含有大量挥发油,这些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病毒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的含量提高,而这个免疫球蛋白是集体黏膜防御系统的主要成份,能抑制微生物在呼吸道上皮附着、减缓病毒繁殖,对某些病毒、细菌和一般抗原具有抗体活性,同时,中草药香味在人体周围形成高浓度的小环境,还可促进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从而提高消化酶的活性,增强食欲。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及《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通知》中指出,传统香袋中的香料可以预防感冒、手足口病等,且对防蚊驱虫有一定作用,可多用具有芳香化浊类中药,制成香囊或香薰,具有除瘴避秽的作用。香囊一年四季均可使用,四季香囊的内容物和效果也存在差别。
春季——各种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选用藿香、艾叶、苍术、等药物碾碎成药粉。也称防感香囊。特别适合小儿佩戴,因为小儿肌肤娇嫩、脏气清灵,药物易透达,只要使用得当,就能取得药轻效捷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提高抗病能力。
夏季——天气潮湿闷热,蚊虫滋生,选用白芷、菖蒲、陈皮、丁香等十多种纯中药配方,制成驱蚊香囊,含有挥发油,驱蚊效果明显、
秋季——秋天对应于肺,悲易伤于肺,肺气不宣畅也会影响情绪,选用一些桂花、玫瑰花、茉莉花等香料,帮助疏肝理气,消除疲劳,缓解情绪焦虑压力。更适合在家中的卧室摆放或随身携带,帮助老人促进心肺呼吸,促进气血流畅,刺激免疫系统,增强抵抗力
冬季——昼夜温差大,佩戴香囊,可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鼻炎等外感疾病。
另外还要注意,香囊对于新生儿及孕妇不宜佩戴,还有过敏体质者(尤其是有食物花粉过敏史),或伴心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建议使用。
小小香囊,作用多多。大家可以自己购买中药打粉、装袋、缝制,也可前往医院按需购买。
(作者系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