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7日
第A02版:综合新闻

“蚓”出生态致富路

全媒体记者包增光 通讯员董 超

7月24日,在南谯区黄泥岗镇万郢村徐郢组生机勃勃的农田中间,两座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钢结构大棚特别醒目。大棚里,娄书清等几个身强力壮的庄稼汉正汗流浃背地进行着“喂料”作业,“上料机”里的饲料竟然是成堆的淤泥和牛粪。娄书清笑着告诉记者,他们饲养的小动物是泥土里密密麻麻的“蛐蟮”。

蛐蟮,就是蚯蚓。虽然这家从事蚯蚓养殖的企业已经在村里生产一年多,但周边不少村民谈及此事时仍然新鲜感不断:“居然有人养殖蛐蟮,而且挣钱不少。”村民娄书清告诉记者,他的主要工作是“喂蛐蟮”,就是每天驾驶“上料机”,在田间蚯蚓床上来回铺撒总共40多吨饲料。“工资每天200元,一年7万多元”,收入不少,娄书清很满意。

记者了解到,滁州景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通过村企联建模式,流转土地260多亩,于2021年5月份正式投入生产。在初期从湖北省一次性引入3万斤蚯蚓苗之后,通过蚯蚓自身超强的繁殖能力,源源不断地为市场提供蚯蚓成品。目前,这家企业的市场主要面向滁州和南京,高峰期每天销售量约有1500斤和8000盒蚯蚓。

“我学的是农业资源利用,专业正好对口,在这里能够发挥我的技术专长。”企业技术经理杨浩鹏,在安徽科技学院研究生毕业之后就一头扎进泥土地里养蚯蚓。谈起蚯蚓养殖,不善言辞的杨浩鹏很快打开话匣子:“这两天气温较高,我们要做的重点工作,就是适时浇水、适度盖草,为蚯蚓防暑降温。”

据介绍,蚯蚓的主要食物是来自污水处理厂的生活污泥。“我们选取污泥也有标准,比如无害、不能含有工业废水、水分含量充足等;此外秸秆和禽畜粪便也都是蚯蚓上好的饲料。”杨浩鹏说:“蚯蚓产卵到孵化大约20天,再过20天长成6至10厘米长的成品;喂养蚯蚓,冬天14至20天一次,平常7天一次,平时不能断人。”

260多亩土地被整理成为280垄蚯蚓床,地里埋藏着6万斤左右的蚯蚓成品。大量的饲养、起获等工作需要人手,这为周边村庄解决了不少家门口就业岗位。杨浩鹏告诉记者,企业需要常年工约十人,临时工有二三十人,都是附近村民,工作程序也不复杂,每人收入从两三万元到七八万元不等。小小蚯蚓,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大实惠。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大量的白鹭、喜鹊、斑鸠等鸟儿在空中盘旋,不时俯冲下来,以蚯蚓作为美食来享用。作为泥土里的主人,蚯蚓以泥土、粪便、秸秆等为食,这种生物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方式,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大有裨益,吸引很多鸟儿前来觅食、栖息。还有30亩玉米挺拔茁壮,成为蚯蚓天然遮阳伞,其秸秆将来仍可用于蚯蚓饲料。

生活污泥、禽畜粪便、秸秆等,被均匀地铺撒在一垄垄蚯蚓床上,成为蚯蚓的美食。蚯蚓大快朵颐,消解了垃圾,排出有机肥,变成营养土。这些营养土,又成为园林绿化市场的抢手货。在小小蚯蚓的牵动下,形成一条生态循环立体产业链。产业之间,环环相扣,环环受益。生态和经济,实现了双赢,促进农村繁荣,推动乡村振兴。

2022-07-27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73755.html 1 3 “蚓”出生态致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