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4日
第A06版:副 刊

皖东火柴画片收藏达人陈春荣

○赵国辉 姜宁 吕师贵

陈春荣老人现已八旬,1942年出生于南京。1952年,他10岁时随父来到滁州定居。2002年在皖东水泥厂退休,现住滁城安享晚年。妻子前几年病逝,孩子在外地工作。步入他家近100平方米的房间里,映入你眼前的,除了一些简陋的生活用具外,到处都是大箱小柜,里面码放着一册又一册各式各样、各个年代的画片,这些画片足足有近一百万枚。这么多画片他都按年代、品类摆放,如果你想看清代末期的图片,他可以马上从书柜里抽出,展现在你眼前。若你想看民国时期的图片、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图片,也是“随叫随到”。他的这些图片包罗万象,简直就是一本又一本历史教科书,就是一个社会万花筒。

在收藏中汲取精神食粮

他自幼家贫,砍过柴、挖过药、打过工,历经了不少磨难。他读书虽少,但非常喜欢看古典文学小画书,十二三岁时期就被书中的画面所吸引,萌发了他的收藏意念。到了青年时期,一收到好的画面藏品就无比开心,收藏欲望逐渐加深,最终一发不可收拾。青年时期工资收入极低,他就省吃俭用,攒出钱来玩收藏。当时他收藏的画面,最多的是大众常用的火柴画片,以及少部分糖果皮子画面。

众所周知,在上个世纪,火柴画片和邮票画片被称为姊妹画片。从清代开始,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直到改革开放以前,这些是家家都不可缺少的必备物品,使用率极高。但是到了1985年之后,火柴逐渐被打火机取代,邮票被电话、手机代替。因此,“姊妹画片”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导致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出生的年轻人都不太了解火柴画片的辉煌历史,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群也只能在回忆中追念。

自改革开放以后,他的工资收入趋于稳定,收藏有了一些经验,认识了一些省内外收藏大户,同时也目睹了许多珍品,这开扩了他的眼界,他的收藏藏品也随之得到拓展,并逐级提升换代。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他除了收藏火柴画片几百万枚外,还收藏了各类有价值的书籍近二万本,包括各类烟票、商标票、景点门票、挂历字画、杂志封面以及各类瓷器玉器、古玩等画片近十万张。

目前,陈老家中画片藏品已形成如下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景观、文学典籍、科学艺术、电影戏曲、人物传记、伟人业绩等方面,种类齐全,堪称皖东地区画片收藏大家,市值面价最少也值几百万元。

几十年来,他从收藏的画片和藏书中汲取了很多精神食粮,为他后来从事企业管理经营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理念与方法。

愿好藏品有好归宿

郭沫若老先生曾经说过:传承文化最好的途径就是收藏,收藏就是记忆过去,更好地为了将来。喜好文化,热爱文化收藏更是一件不易之事。收藏不仅影响着人生轨迹,而且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还可陶冶情操。对郭沫若的名言,陈老可谓体会至深。

2010年6月,他在江苏五环彩票博物馆(南京彩票沙龙)门口,偶遇沙龙首届彩票收藏老领导胡传明先生。胡老拿出一册老彩票册,内装有六十枚清末民初老彩票,声称他已转行,不玩彩票了,愿出让此册老票。当时观看的人都知道,此册彩票曾获中国首届彩票展大奖“一等金奖”。这是胡老成名之珍藏品,他舍得转手,价格多少?那时老陈接触彩票时间也不长,与胡老仅面熟。当时在场的十几位藏友都传看了胡老的珍藏后,纷纷称赞,羡慕惊叹声一片,但无人敢问价。

胡老笑了笑说:“给大家看看,请多多赐教。”

陈老冒然问道:“胡老,您这本册子我全要的话,多少钱能行?”

他看了看陈老后说:“不瞒您说,曾有一朋友给一万,我没卖,那时真的舍不得,现在转向收藏雷锋专题了,加之本人精力不济,只有轻装了。但我主要是想为它找个好归宿,将其传承下去。您看能出什么价。”

当时陈老考虑,已有人出一万了,看起来这价不好还,而且也未带多少现金,非常为难。既然问价,而不出价,明显意不诚,加之他对民国老彩票也不太懂,行市价格也不太了解,想了想然后又冒然地说:“胡老,我对彩票也是刚刚入门,对老票更是一窍不通,我斗胆报个价,您考虑,千万别见笑。”胡老笑了笑说,您就大胆出价吧。

他说:“我看了,老票大约有60张,我出价3000元,平均一张合50元,您看怎样?”

胡老看了看他,沉思良久,笑着说:“陈老弟,圈子里很多人传说您买藏品肯出价,今天看来言过其实。但我也知道你热爱收藏。”

老陈正想与胡老再商榷商榷,可胡老接着说:“今天就冲着您真心问价、出价的真诚份上,价格上无须多说,就给您陈老弟了。”当时陈老激动得又惊又喜,连说感谢之语。在场的十几位老藏友也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紧接着一片哗然,纷纷表示祝贺。这册老票至今被他视为珍宝。

2015年7月一天,江苏省火柴画片收藏家杨基华老师打电话和他说,南京中央商场党委书记李杨原来专门收藏上世纪六十年代前的烟标画片,因某种原因,现在整体低价转让,如有意向,不妨前往拜访一下。于是约好了时间到了李老府,李老热情接待,随即从柜中拿出两册厚厚的集藏册近四百枚。画面题材好,品像佳,但当时不知价格如何,他就小心翼翼地问。没想到李老笑着说:“给钱就拿走。”他心中无底,还是叫李老开个价吧!李老想了想说8000元。当时他也考虑价格不是太高,就说6000元行不行?李老哈哈一笑说:“老陈给您。”当即付款,短短五分钟,完成交接。临走时,李老又赠送给他民国时期的一个画桶,内含有一枚海盗牌烟标和广告镜。此次他收获满满,也总结出了一条经验:真正热爱收藏的有心人,都想替自己心爱的藏品找个能传承下去的好归宿,这叫传承有序,金钱是其次的。

十年前他在南京艺术学院后街古玩市场上,偶然发现一部脱线散架的一个大部头清朝光绪年间的巨著古籍辞典,有两千多页,虽已不成型,但首尾完好不缺页,且要价仅一百元。当时他看了想买,但如果买下如何修复,弃之又可惜。在难以取舍之时,恰巧南京档案馆专门搞善本修缮的老师也在场,他理解老陈的心思,说到:“您若买,我负责修复,您买后将此件送到南京档案馆找我就行。”后来,老陈去了档案馆付了一百二十元修复费,得到一部市面上难得的一本古籍辞典。

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夏志诚先生、李涌金先生、韦清先生、张勇先生、胡凡金先生、刘新安先生、张素贞女士等收藏人,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得知老陈痴迷收藏,也都纷纷将一些藏品无赏献给他收藏。这也充分说明当前民间收藏有着厚重的群众基础,替藏品寻找归宿,在每一次转接中实现传承。

在收藏经历中,他得到了很多著名收藏家的指导和支持。他的收藏不因小而不为,他收藏糖果皮包装画片时,都是按年代、生产厂家、品牌等分别整理,当整理后展现在众人面前时,小藏品释放出强大的震撼力。

用小藏品传承大文化

收藏火花,服务社会,广泛宣传火花文化,提升火花文化的内涵,是全国花协的工作方针和宗旨,陈老也一直遵循这一精神搞收藏。为了更好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使这一文化得到传承,勾引起老人们的回忆,激发起年轻人的关注,多年前他萌生一个想法,将这些藏品无偿向大众展出。终于在2019年夏天,他在全国火花收藏家协会会长夏志诚先生的帮助下,得到了滁州市琅琊区琅琊街道古道社区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将滁城一些收藏爱好者组织起来,于6月28日成立了滁州春秋文化收藏研究会。在成立庆典活动中,得到省内外有关领导、协会组织和众多藏友的支持,活动当天就有一百多人前来参加祝贺。他们不忘传承文化的初衷,在活动中心成立当天,就举办了60框以“迎国庆”为主题的火花历史图片艺术展。2020年8月,他们又在北湖小区举办“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三周年”火花展。10月16日,他们又精选了一些“伟大祖国建设成就火花图片”制成展框,到滁州第四中学校园布展,观展师生达数千人次。三天活动接待了遵阳街道党工委和周边各界群众数1500人次,得到大家一致好评,社会反响强烈。

由于陈老的展品内容丰富,画风别致,风格独特,品相很高,不仅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也得到了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2021年5月,琅琊区宣传部相关领导参观了展览后认为此展览内容丰富,格调高雅,形式独特,针对展览没有场地的困境,协调琅琊街道龙池社区专门腾出200平方的房间,专门给陈老布展。

2021年,为了搞好布展,陈老向朋友借了三万元,从几十万火柴画片中挑选出500多枚反映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图片,精制了200副展框,从5月份开始布展,一直到11月14日止,共展出180天左右,参观的人除了滁州本地的爱好者,还有淮南、淮北、阜阳等市政协、关工委部门领导也都慕名前来看展。此次展出共接待参观者共23批次,参观人次达6000以上。滁州主流媒体也在去年“七一”前夕,对陈老布展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火花展”作了专题采访报道。由于他的展览形式独特,社会效果超预期,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称赞。大家都认为这种展览与众不同,内容少见,此次展出能让广大参观者从火柴画片展览中进一步了解百年党史,从火花图片中汲取红船精神、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广大参观者表示,从火花展览中,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特别是广大师生们参观展览后,认为展品勾引了人们的记忆,其乐无穷,纷纷建议类似展览可经常到校园里。前来参观的各级领导也都表示,这种形式的展览应该多进社区、多进企业、多进校园,让传统文化不流失。

火花是火柴商标的雅称,火柴画片题材广泛,内容涉及军事历史、科学文化、名胜古迹、花草虫鸟、珍奇异兽、风土人情等,几乎涵盖了各个方面。为进一步提高火花设计水平,传承传统文化,全国火花协会规定每两年就在全国不同地区举行一次全国联会,统一发放火花编号,统一评选一二三等奖项和最佳火花图片,然后在全国发行。

2020年,全国花协研究决定,2022年火花年会定在滁州市召开。为了做好滁州亭城文化的宣传工作,陈老带领滁州的收藏爱好者,在市区有关部门领导和知名人士的支持下,他们邀请了全国著名书法家,书写了100句经典的名言名句,搭配具有滁州特色的插图,制成火花图片,以此向全国展示滁州形象。力争要把滁州的亭文化,向全球传播,将滁州的名声唱得更响,将滁州的文化发扬光大,将收藏文化代代相传,将火花文化传承久远。

陈老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月薪仅有二千多元,爱人已病逝多年,孩子在外地工作。他每月都要挤出一些费用购买画报杂志及火花图片藏品。由于家中藏品太多,床上床下、厨里厨外,家里各个拐角都堆满了藏品。为了保管好这些藏品,有许多藏品都是专箱保管,密封装订,有些藏品都无处安放,2017年,他又在北湖小区租了一间房子专门堆放藏品。他生活简朴、穿着陈旧,如此境况却这样痴迷收藏,令人不解,许多人都认为他不该、不值。当人们问他为何如此?陈老感叹道:“我出生在旧社会,祖辈几代都是劳苦大众,是中国共产党使我家翻了身。我自小就目睹了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深感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我深深地热爱中国共产党,所以,我就想用我收藏的藏品来歌颂党,歌颂伟大的祖国。”同时他还表示,让火柴画片文化留住老人们的美好记忆,并将火花文化传承给年轻一代。

2022-07-14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73107.html 1 3 皖东火柴画片收藏达人陈春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