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3日
第A03版:副刊

茉莉花开

□周玉生

孟夏,露台花池中的紫藤和凌霄枝嫩叶肥、凝碧婆娑;盆栽的玫瑰、锈球,花儿竞放,争奇斗艳。傍晚,我独坐在紫藤树下翻阅刚到的书。忽然,一阵清香随风飘来。啊!这是茉莉的香味,置放在绣球旁的那盆茉莉花儿盛开了。

这盆茉莉花,株高两尺有余,株冠呈半圆形。它每年清明后出房,换盆添土,修枝追肥,新芽渐长。立夏后,那一朵朵徐徐绽放及含苞待放的茉莉花几乎布满了所有枝头。那花儿洁白如玉,虽无有玫瑰的娇艳,却不失惠兰之素雅。此刻在斜阳照射下,数百朵花儿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娇美。花儿散发的清香弥漫在露台上,令人陶醉。

说到对茉莉花的喜爱,还得从拜访作曲家何仿老人说起。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在交接仪式时,乐队奏响了民歌《茉莉花》,这使坐在电视机旁收看实况转播的我心潮激荡,一种难以言表的自豪感油然升起。是年深秋的一天,从天长市政协主席岗位上退下来的夏锡生老先生约我同去南京登门拜访《茉莉花》的曲谱搜集整理者何仿老先生。何仿,天长石梁人,1943年参加革命,时年不满十四周岁。在军旅文艺战线五十多年的工作中,先后创作了100多首歌曲,获得独立功勋荣誉奖章和解放奖章,离休后定居南京。何老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家乡的来客。我们边喝茶边聊天,话题自然转到了《茉莉花》的乐曲上。说起《茉莉花》,何老显得格外激动。他深情地告诉我们,他这一辈子有两件事终身难忘。一是将民歌《鲜花调》改写成现在的《茉莉花》;二是参加了周恩来总理亲自指挥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排练与演出。交谈中,我们得知,为践行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向民间艺术学习,当年,还是新四军二师的一个文艺小战士的何仿便来到安徽天长与江苏六合两县交界处的金牛山脚下采风。他被当地一位民间艺人自拉自唱的民歌《鲜花调》那优美的曲调所吸引,便认真记下了曲谱和歌词。何仿回团后,对曲谱进行了再创作,使之更为优美动听。1957年,前线歌舞团将赴京演出,为体现民间和民族的艺术特色,何仿再次修改《鲜花调》,将原来三段唱三种花的歌词改为三段歌仅唱一种花,即茉莉花的歌词,这样一唱三叹,把少女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怜花惜花、欲采又止的心情生动地表现出来。至此《鲜花调》被正式定名为《苿莉花》。

198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茉莉花》作为优秀民歌向世界推荐,并定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

离开何老家,夏老和我商讨,决定写篇文章将家乡的作曲家和他的名曲《茉莉花》好好地宣传一下。夏老亲自操刀,几经修改,一篇题为《何仿和他的名曲“茉莉花”》的散文形成了。当年12月20日,《人民政协报》全文刊登了这篇文章。

拜访何老后,我便对茉莉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次年春季,我从集市上选购了五六株茉莉花的幼苗栽入盆中,倍加呵护,开一次花修剪一次,直至严冬来临。茉莉化喜温畏寒,难以越冬,家中又没有保温的花房,只能年年更新。十多年前,我搬进了拥有露台的新居,便用钢化玻璃在露台上建了个约六七平方米的花房。眼前的这盆茉莉花便是在花房建好的第二年栽培的。

我爱茉莉,还因为它那特有的香气。茉莉花虽不能艳态惊群,但它的香味却兼有玫瑰的清淡、桂花的甜郁、梅花的馨香、兰花的幽雅,难怪南宋诗人刘克庄写下了“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的赞美诗句。正因为有了茉莉花的这种特有香气,便有了香韵无穷的茉莉花茶,唇齿留香的茉莉花糕。闲遐之时,邀上好友喝一杯茉莉花茶,尝一口茉莉花糕,岂不美哉!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如今这首世界名曲,天长人几乎都能哼上几句。此时此刻在夕阳的余辉中,面对这盛开的茉莉花,我情不止禁地用二胡拉上一曲《茉莉花》,爱国、爱乡之情在手指间尽情流淌。

伴随着这优美动听的旋律,我仿佛看到那盆中的一朵朵半开的花苞在徐徐绽放。它释放着特有的芳香,舒展出洁白的花瓣,晚风中恰似那白衣少女在翩翩起舞。

一曲《茉莉花》,它留下了天长人,不,应该是全中国人的乡愁,也留下了中华文化艺术史上光彩夺目的篇章。如今,何老已离开了我们,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和他的名曲《茉莉花》将永远铭记在天长人民心中。

如今,茉莉花成了天长人民的市花。相信将有更多的人和我一样,喜爱茉莉,栽培茉莉,让又香又白的茉莉花伴随着天长儿女,一代一代茁壮成长。

2022-07-13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72952.html 1 3 茉莉花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