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包增光 通讯员胡玉萍
“这两天我在进行除草作业,300多亩自种水稻,只需要操作一台无人机,一两天就能完成农药喷洒。”7月11日下午,天长市新街镇李坡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天长市忆农家庭农场主唐世国,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为其他农户的农机服务暂时结束,这才腾出时间忙活自家的‘一亩三分地’。”
新时代下的农民,有着敢想、敢干的新思想。1988年出生的唐世国,毫无疑问已是一名“新农人”。从跟人学徒的水电工,到农业“土专家”;从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机械化农机服务,到创办家庭农场、“自产自销”农产品、推动家乡农业发展……唐世国说,努力成为一名“兴农人”,这是他的新梦想。
“我的父亲是农民,一辈子都和田地打交道。我终究要回来,不然家里的田没人种!”2010年,唐世国告别在大城市闯荡的朋友,开始了崭新的农业之路。回到家乡后,他牵头和另外6个有着相同志向的农民,联合创办了天长市新街镇李坡农机专业合作社。
万事开头难。起初,绝大多数农民都不愿意多花钱去“请”别人帮自己种地。唐世国先试先行,他将成绩亮在大家面前。渐渐地,唐世国和他的合作社被越来越多人认可和接受,从代耕、代种到代管、代收,他的专业化种田带动越来越多农民增产增收。“这个合作社办得好啊,它不仅让地里的收成上来了,而且种地不用下地,我们腾出精力去做别的事情。”51岁的唐大爷连连称赞。
为充分利用现有农田,实现规模化经营,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的,唐世国还积极探索新型土地经营模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流转土地近400亩。
“种地不能一直沿用老思维、老想法去种,要紧跟时代,科学管理,科技种田,这才是我们农民要遵循的方向。”唐世国说起“田里的事”,表情无比严肃。记者了解到,他的合作社拥有大中型农机具30多台套、机库450平方米、机棚面积500平方米。
2019年,唐世国成立天长市忆农家庭农场。先是投资4万元,购买真空机、真空整形机等设备,以“合作社+农场+电商”的发展模式,从事水稻、小麦、油菜的种植、初加工和销售。他还创立属于自己的粮食品牌“馫田地”。唐世国说:“民以食为天,种粮是天下大事,‘家庭农场’不会没有出路。”
“我们在农场里帮帮忙,活比种田轻松多了,家门口就能就业,钱挣得还不少。”李阿姨笑道。记者了解到,每年的农忙时节,唐世国的农场都会请10多位附近村民当“帮手”。这为村民提供了灵活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农民增收。
记者了解到,李坡农机专业合作社先后获得天长市农技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等荣誉,忆农家庭农场荣获安徽省AAAAA级服务三农金牌家庭农场称号。
作为一名有文化、有想法的“新农人”,唐世国表示,他愿意活跃在田间地头,加入粮食种植、稳产增产的“生力军”。眼下,唐世国又在勾勒新的发展蓝图: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继续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