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1日
第A07版:明光新闻

从一岭分江淮到一路谋振兴

——明光打造江淮分水岭旅游风景道为生态美景风景线乡村振兴“产业线”

汤 阳

仲夏时节,地处江淮分水岭上的明光市三界镇,郁郁葱葱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而绵延起伏的风景道,就这样在丘陵间铺陈舒展,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来客。

近年来,明光市以“链(恋)上风景道、融入长三角”为发展方向,将项目、资金等要素资源集中向岭脊线倾斜,先后投入5亿元,初步把江淮分水岭旅游风景道建成了展现生态美景的风景线、助力乡村振兴的“产业线”、帮助农民致富增收的“发展线”。

文旅融合“唱主角” 风景道成为“流量密码”

据明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高兴保介绍,江淮分水岭旅游风景道(明光段)横跨明光市中南部,涉及4个乡镇、10个行政村,2018年以来,明光市统筹汇集交通、农业、水利、发改、乡村振兴各方面资金,集中优质资源、集成优势政策,激励引导社会各界力量投入到江淮分水岭旅游风景道(明光段)建设攻坚中。目前50公里主道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建成张自路等风景道支线100余公里,迎送南北、连接东西的旅游大通道基本形成。

以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为中心,汇聚明光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风光和牧场、红色、历史文物等人文资源,成为明光开展全域旅游的重要轴线。如今,红色、绿色、蓝色等多彩的生态、人文元素,已经让江淮分水岭的风景道全域旅游呼之欲出。

“‘栽下梧桐树’目的是为了‘引得凤凰来’。路修好了,我们重点是让文旅融合‘唱主角’。”明光市委副书记杨明乐表示,通过深度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旅游品牌创建品质提升,一批安徽省级、滁州市级非遗项目在风景道建设中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成了风景道打造的“流量密码”。

资源优化组合 释放乡村振兴发展空间

风景道建起来了,如何加快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激活各类要素,释放乡村振兴的发展空间?

2020年9月,明光市被列为第二批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以此为契机,当地加快了盘活农村闲置资源,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的探索,并将风景道建设与沿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全力打造现代化美好新农村。

在三界镇郑岗村南岗村民组,利用项目资金修整后的小村宁静闲适,不时引得省内省外周边自驾游的游客前来驻足打卡。“我们正在打造乡村旅游民宿基地,争取今年下半年可以投入运营,到时接待100名游客都没有问题。”郑岗村党总支书记陈治刚信心满满地说。

据介绍,通过支持人口少、占地大、设施差的村庄群众自愿腾退,采取整体搬迁、统规代建方式集中安置、统一配套的办法,明光市共腾退集体建设用地846.7亩。

“‘宅改’试点给大家带来实惠,我把家里的三间空瓦房租出去,领到1.6万元的租金。”涧溪镇鲁山村村民胡元友说。“这几年,村里的产业做起来了,环境也变好了,家门口就通了水泥路,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在此基础上,围绕‘建景观、引业态、活经济’的思路,我们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利用村庄隙地建成百果园、艾草园等‘五小园’5360亩、年产值近1350万元。”杨明乐说。

市场对接精准 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今年已经是张华菊回乡创业的第四个年头。2019年,原本在外从事茶叶生意的她,偶然间听说三界镇有个扶贫项目,对外发包70亩茶园。“当时就觉得外面山美水美,人家能发展我们为什么不行?”儿时种茶的经历,让张华菊下决心要试一试。

在镇村干部和村民们的帮助下,她又陆续流转了200多亩土地,最多时茶园每天用工达100多人。“短短三年不到已经开始出茶了,我们白茶的口感不比其他地方差,就期待明年能够丰收了。”看着地里茁壮的茶苗,张华菊笑着说。

深度对接市场、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张华菊们尝到了甜头。

三界镇丰源家庭农场花生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老周枣园的金丝枣、三结义桃子通过了无公害食品认证;张八岭镇旅游休闲小镇多点开花;驭景苗木重点培育1600亩乡土彩叶苗木,月牙湾现代农业产业园种植4000余亩油茶,石坝、自来桥等地的“明光艾草”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艾草产业方兴未艾。

“我们计划2022至2024年在岭脊线4个镇、10个重点村发展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100家,山芋、花生、菌类、蓝莓、艾草、采摘园、观光园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超6万亩,培育滁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以上,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高兴保说。

“以明光的生态资源优势,以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主线为中心,突出规划‘一盘棋’,注重布局‘一张网’,全力打造‘山水交融’的美丽乡村特色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明光将交出一份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答卷。”明光市委书记张秀山表示。

2022-07-11 ——明光打造江淮分水岭旅游风景道为生态美景风景线乡村振兴“产业线”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72796.html 1 3 从一岭分江淮到一路谋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