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30日
第A06版:副 刊

厚重典籍映古县

——评《全椒古代典籍丛书》

○吕贤平

全椒是安徽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浓厚。沈德潜在为《棕亭古文钞》作序时说:“全椒,滁州首邑也,山有神山卧龙,水有迷沟酂湖。” 姚鼐在《吴荀叔杉亭集序》中说:“江淮间山川雄异。”全椒风水宝地,“山川与人物关系最钜。吾邑自唐、宋而后,名臣硕彦,代不乏人,良以群山蜿蜒于西北,二河襟络于东南。涵毓灵秀,蔚生人材。”从地理环境上说来,一方水土,钟灵毓秀。实际上人才的培养同样依赖于教育等人文环境的建立,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出底蕴深厚的精神文化财富。

全椒崇文重教,文风鼎盛,“素称文物之邦,名宿代不乏人”,宋代建学宫孔庙,明代设书院,明清时期的全椒县城,仅书院就有南谯、大观、望阳、双岩、井养等六所,在明清的文化教育上,全椒取得了相当骄人的成就,当时的文人圈中,全椒是令人向往的神奇土地。清人朱彭寿在他的《旧典备征》中专门记载说:“四子进士:同胞兄弟有四人并擢甲科者殊鲜,特志之。安徽全椒吴沛子国鼎(明崇祯癸未)、国缙(顺治壬辰)、国对(顺治戊戌,探花)、国龙(明崇祯癸未)。”朱彭寿认为科举史上,兄弟四人考中进士的例子,非常罕见,而国鼎兄弟四人正是这十分罕见的例子之一。在全椒,吴家并非仅见的个例,比如《全椒县志》记载的郭肇鐄“兄弟五人,先后登甲乙榜”。翻检清代的《全椒县志》,明、清时期的全椒进士居然有数十位之多,在漫长的封建科举时代,“一桐城,二全椒”之称誉实非虚名。重视教育,大大促进了人才的培养,有清一代就出现过吴国龙、吴国对、金兆燕、吴檠、吴敬梓、郭韵清、吴烺、薜时雨等著名文人。

王铸说:“全椒以科第、文学世其家”,道出了全椒地域文化的特征。隋唐科举制度的确立,加之隋末农民战争对世家大族的冲击,促进了魏晋以来盛极一时的门阀地主的灭亡,到明清时期逐渐形成遍布全国各地的“科举家族”。明清“科举家族”与魏晋“世家大族”不同,科举家族的子弟依靠举业世代应举。基于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一个因科第而发达的家族,极易向着官僚性质的转化,使士族疏离了郡望或旧贯的原有质地品味;举业世家在不断追逐科举仕进的过程中,因举业的衰败也会逐渐丧失其社会领袖地位。这些都会使一个举业世家辉煌不再,历史上,无数举业世家望族的衰颓都无法阻挡,旧家族的发展也无可逃避这样的命运,但是“师资源委”的条件往往不是随家族举业、政治及社会地位的式微而同步失落。就一个家族来看,家族的文化传承,标示这个家族整体的文化水平,在科举与文学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中,全椒的世家望族皆由举业望族向着文化世家转化,遂使家族流芳百世。

在这样的历史文化氛围中,“全椒古籍”带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诞生,其著者主体正是在上述教育传统和科举传统陶冶下的世家大族子弟,如吴氏家族、金氏家族、彭氏家族、薛氏家族、郭氏家族等。在整个滁州地区,全椒古籍的数量占比滁州古籍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一部滁州志,半部全椒史”,意蕴深矣!尤其是清代中后期,全椒地域科第“大发”,“文运始开”(憨山大师语),在金榘、吴檠、吴敬梓、郭肇鐄之后继以吴烺、金兆燕、吴鼒、薛时雨、金望欣等,全椒人才辈出,他们构成明清文学及文化史上影响深远的江南全椒文人群体。

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确立了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显示了古籍工作在赓续中华文脉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推进古籍工作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全椒人得风气之先,秉承先人优良传统,也更加自觉、努力、深入地整理、研究传统文化。2018年10月,编纂《全椒古代典籍丛书》项目正式启动,由全椒县政协牵头,聘请张道锋教授为执行主编,对全椒古籍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全面考察,在此基础上开始系统整理全椒历代先贤著作,开展全椒古籍整理,汇编成《全椒古代典籍丛书》,全套18种共201册,其成果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陆续发行,展示了全椒的深厚文化底蕴,传承和发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实际上,全椒地域文人个体、群体(包括族群)以及具有相当影响的全椒地域文化在中国文学、文化思想史乃至社会发展史上都产生过重要影响,理应受到重视。同时,崇文重教,文风鼎盛的全椒地域人文环境同样值得研究,《全椒古代典籍丛书》为这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化事业不是短效事件,它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仅要有大量的经济的投入,更有精神的、思想的、人力的等诸多方面的付出,不仅要计划得好,还要使这项工作具有长期的可持续性,“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丛书被作为工具的命运往往是短暂的,全椒的同仁为推进全椒的文化事业的决心,他们利用他们的智慧与谋略在真干事情,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着事情,这是让人致敬的大事情。

现在《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的出版工作已经成功完成,《全椒古代典籍丛书》宣传工作的进行,包括向部分高校及研究院所推介或赠书,以检验我们这套丛书的质量,它能够说明这套丛书是不是被大家认可,认可到什么程度,从中能够获得有意义的建议与意见。

这套丛书研究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扩大全椒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更可以使《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的价值内含得以扩展与升华,使全椒典籍走向更广大的空间,最终使这项工作的成果得以深化与升华。我想以下几方面值得研究:

1、从历史传承、文学书写、群体之核心人物以及群体之精神等方面考察,该群体的生存发展表现出充分的自足性与自觉性,以整体的眼光观照该群体,能够产生较好的认识维度。

2、全椒地域人文状貌与文人发展之间双向互动建构,形成由地域与时间两个维度所构成的意义丰富的文学场域。文学史上因为吴敬梓的出现,全椒地名才给人留下较深印象,其人文环境也因之受到关注。该群体文人或前后继承,或相互影响,他们的身份与思想表现复杂,然又多可融通互训。

3、探寻该群体文人及家族多样的生存状貌,该群体文人最终走向文学文化的自觉,其思想与时代紧密相连又不乏超越性,在文学史、文化发展史及思想史上的价值与地位显现的方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全椒县围绕《全椒古代典籍丛书》已经主办了薛时雨、吴烺与金兆燕纪念会及学术研讨,并且与吴敬梓的研究结合起来,两次会议都已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出相当的影响,全椒的这些文化名人已经逐步走向全国,大家现在不仅关注吴敬梓,而且对憨山大师、金兆燕、吴烺、吴鼒、薛时雨等等都愈来愈关注,进而注意到这个群体以及产生这个群体的地域及其文化,实际上这些乡辈先贤至今才被重视,虽然令人唏嘘,却也不甚欣慰。全椒着力挖掘当地的文学遗产、文化遗产,做好古籍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的出版是最好的展示与说明。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希望全椒县政府能够合理安排,推进研究,为全椒古籍的保护、研究和利用,为探索与发掘全椒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再建新功。

相信全椒的乡辈先贤的价值会凭借《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研究工作的逐步开展而泽被无数后人,《全椒古代典籍丛书》工作也会因这些名人而流芳百世,即如金兆燕在《跋吴岑华先生集后》所说:

余甚惧吉光片羽不能复留人间,乃撒手之余,犹以是爲惓惓而托之小子,是知生天慧业,历劫不销,固有未能与过眼烟云一齐放下者矣。……传之不朽,心灯未熄,先生于此其凌云一笑也乎!

我想,全椒的前辈先贤古仁人也可因《全椒古代典籍丛书》而“于此其凌云一笑也乎”!

2022-06-30 ——评《全椒古代典籍丛书》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72174.html 1 3 厚重典籍映古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