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5日
第A03版:副刊

披肝沥胆写忠诚

——忆吴孟超院士往事

□傅翠和(第二军医大学原政委)

春寒已消除,百花正盛开。尽管疫情未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热情依然很高,各行各业都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气象。近日,我接受组织上安排的一年一度体检,这是组织对我们老同志的关心和爱护。在医院里,当我看到医护人员紧张有序地开展工作、带着微笑为病人服务时,不禁使我想起我的好兄长、好邻居、好同事吴孟超院士生前在“救死扶伤、服务军民”中的一些往事。吴老去世已一周年,特书此文,以表怀念之情。

一九九二年夏,我奉中央军委命令,由舟山守备区调到第二军医大学任政委,很幸运与吴孟超院士成为同事,我们同在一层楼办公。当时他是主管科技的副校长,并兼附属长海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我看他一天到晚忙碌不停,对工作非常认真。后来,我们又同住一幢楼,他住五楼,我住三楼,出入经常碰面,我对吴老的印象更加深刻了。吴老热爱医学,一心为病人,爱岗如家,值得我学习。

为医学发展,宁愿昼夜不眠。医学进步是人类健康的根本,医术提升是减轻病人痛苦的核心,科技创新是医学的动力。一次我在宿舍院,突然听到有人在大声说话,转头看是吴老夫人吴佩煜,她说:“政委!你得关心老吴,叫他注意‘劳逸结合’呀!他每天晚上看书写文章到深夜,甚至到天亮。我也是医生,知道这个职业很辛苦,一上班查房、巡诊、开刀,忙个不停。医生一进手术室,就要连续做好几台手术,脑子高度集中紧张,几个小时下来,腿疼腰酸。晚上回来累得吃不下饭。老吴那么大年纪了,这么拼,我真担心他的身体。”我心中暗想,吴老真是医之大者。

有一天我与吴老谈工作,他说好疲劳,我顺水推舟把吴夫人的担心说给他听。他说知道也理解,可他话锋一转说:“我不看书,新知识从哪里来?又怎能知道世界医学前沿呢?怎么创新?世界上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发展很快,若不努力,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有责任呀!着急呀!我受党的培养几十年,能睡着觉么?担子重呀。每当我看到病人的痛苦,心酸啊。别的我不多说,就给你说个例子。一个病人孤身一人来长海医院看病,我接诊后,发现他病得很重,随即收治下来。等他安顿好后,我们立即开始全面检查,发现他的各项指标都很差,会诊后,大家一致认为晚期了。同时,我们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家在农村,父母身体不好,长期卧在床上,他爱人要照顾老小,家里还欠了很多债。为了省钱,他拖着病躯一个人来到上海。住院期间,他多次喊救命,说他不能死,他死了,全家都完了。结果到第五天就不行了,当时他只有五十多岁。医学是人命关天的大问题,难题不少,要突破,必须要靠科技创新,要科技攻关。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是共产党员,这是我的担当。社会进步了,经济好转了,我们这些人得更加努力!”

创新突破、只争朝夕、与时俱进,是吴老一生的真实写照。吴老年轻时就是“劳模”,做实验、做标本、闯禁区、寻新路是他的唯一乐趣。中年时他更是勤奋过人,经常去国外汲取先进的科研成果,回来与同事探讨。最终成功地创造了肝癌切除五叶四段手术,开国内历史先河,为世界领先。老年时吴老更是吃住在医院,每天坚持站在手术台,直到九十六岁才退休。我在当二军大政委的八年时间里,大家对他普遍的反映是:吴老敢与时间赛跑的精神,可敬可学,是大家的好榜样。为了节省时间,他每次出差能坐飞机绝不坐火车,出差前先到病房,对病人问寒问暖。回来后不是先回家而是先奔向病房,看望他心系的病人。他夫人因脑中风经常住院,吴老每次去看望只是短短的问候安慰一下就走。真是对病人比亲人还亲,想病人所想,急病人之所急。

人才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有了人才就有保障。吴老为了留住人才,真是鞠躬尽瘁。为了把国内空白学科建立起来,把信号转导研究引进中国,吴老坐飞机到德国,一下飞机,在零下20度的寒冬中,顶着寒风,踩着积雪,攥着王红阳的手做工作。王红阳当年受著名医学专家裘法祖推荐,到德国乌尔姆大学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又去德国科学院马普生化研究所工作。在国际肿瘤研究大师、信号转导研究的先驱乌尔里希教授指导下,开始生物信号转导研究,成绩斐然。在吴老的努力下,王红阳带着自己的课题基金和先进设备回到中国。吴老对她的工作生活,都安排得妥妥贴贴,让王红阳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几年后,王红阳团队克隆出一条新的基因,并向世界公布了这一重大发现,并获得国际专利。这条基因用王红阳名字命名,收录在世界人类基因库中。后来,王红阳和她的团队又研究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肝癌检测诊断试剂盒,并获准进入国内市场。吴老不仅对人才引进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自主培养人才也很重视。他用自己获得的奖金成立了一个基金会,用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多年来培养了数百位英才。这些人都在关键的岗位上为人民健康而工作,如付志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给一个12岁的小男孩做了肝移植手术,这个小男孩大学毕业后,结了婚生了孩子,现在生活得很幸福。

吴老的一生,是对医学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一生,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呕心沥血为病人的一生。他是共产党员的一面旗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年是他诞辰100周年,吴老音容笑貌仍然在我脑海里,点滴往事还在我心中,情系人类健康的精神永远感动着我。今天写此短文,纪念我的好兄长、好邻居、好院士。愿吴老和夫人如泉下有知一切都好! (余雷整理)

2022-05-25 ——忆吴孟超院士往事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68859.html 1 3 披肝沥胆写忠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