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王太新
“地平整过了,建大棚的钱也是政府出的,我只要出租金、种子、肥料钱,这样的优惠条件真是太有吸引力了!”近日,在明光市三界镇碾城村田间地头,明光市阳光家庭农场负责人杨光正带着几名工人搭建温室大棚,见记者前来采访,他情不自禁地为当地的营商环境点赞。
杨光之前在明光市其他乡镇种植花卉多年,他认为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花卉市场必定前景广阔。他准备扩大种植基地规模,可谈了不少地方,都因投资成本过大而被搁浅。今年年初,碾城村筑巢引凤的好政策让他兴奋不已,于是快马加鞭与村里签了合同,流转了35亩土地,准备种植非洲菊和向日葵。
杨光兴奋地算了一笔账:“这35亩土地上要建31个温室大棚,基础建设费用有五六十万元。而这部分钱由碾城村和三界镇承担,我暂时只交了4万元押金、3万元土地流转费,村里就把平整过后的土地交到我手上了。”杨光说,眼下,趁天气持续晴好,他得抓紧时间把大棚建好,争取八九月份产生效益,以实际行动回报村里的好政策。
这段时间,当地村民张明一直在杨光的家庭农场里干活,按照一天140元的工资标准,仅此一项就为家里增收近1000多元。此外,他还将自家4亩多土地以每年每亩350元的租金标准流转给了杨光,未来他还打算跟着杨光一起发展花卉产业,把自己的腰包干得鼓鼓的。
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以来,碾城村“两委”还多次与蔬菜种植大户沟通交流,帮助大户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再转租给蔬菜种植大户,并积极争取项目,实施道路硬化、河道清淤、低产田改造等,为大户改善种植条件。现已流转土地40余亩,出租给1个蔬菜种植大户,该大户同时带动周边6户农民种植蔬菜,预计可实现亩均增收8000元、户均增收2万元目标。
同时,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该村还建起了农产品电商馆,目前村“两委”的年轻党员干部正在抓紧学习电商销售技术,努力搭建线上销售新渠道,让村里的特色产品卖得出、卖得快、卖得好。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如何吸引这部分力量,除了发挥资源优势,还要想其之所想、急其之所急,以暖心的举措和优质的服务打消他们到村里投资兴业的顾虑,筑巢引凤,携手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全体村民共同致富。”碾城村党总支书记顾宏娟信心十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