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九永 曹 基
他在战争中曾是“部队尖兵”,战“疫”防控一线仍是先锋兵;
他大爱无疆,倡导自己的企业捐资200万元助力全市疫情防控;
他们,置之个人安危于不顾,不舍昼夜,时刻保障着封控区近2000户居民的生命线……
“若有战,召必回!”这是每一名退役军人离开部队时的誓言。4月10日以来,天长市“映山红”退役军人志愿者践行初心、闻令先行,在不同的战“疫”工作岗位上,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
闻令而动 向险而进的“逆行者”
“必须在半天内将6吨蔬菜送到每一户!”4月15日晚,在某封控小区值勤的退役军人钱明祥接到指令后,迅速组织30余名退役军人,他们变身“大白”,肩扛手拎,将莴笋、大蒜、大米、面条等时鲜蔬菜和生活物资一栋一栋跑,一层一层爬,挨家挨户送,短短2个小时,16个楼栋,近2000户居民,全部分发到位。
王义军、王玉凤是一对退役军人夫妻,他们夫妻俩既是小区联络员、协调员,又是送菜员、分餐员,常常忙到凌晨二三点,第二天清晨,他们又身着“志愿红”,出现在了社区核酸检测采集点。
退役军人李献忠年近60,每天坚守社区核酸检测采集点“阵地”。从政策宣传到情绪疏导,从维护排队秩序到核对人员信息,从指导扫码到服务群众,经常一忙就是一整天。
“那天,一名20来岁女生出来做核酸,猛地向前一扑,硬要撞向路边的车辆。我发现情况不对,赶紧拉拽了她一把,避免了悲剧发生。”李献忠回忆说,当时他一边急忙联系女生父母,一边联系社区。原来该女生性格内向,居家不能外出多日,父母也不在身边,便产生了抑郁倾向。后来,李献忠每天总会提前将生活物资送给她,并与其谈心交流,直到女生完全打开心结。
危难时刻 勇挑重担的“先锋者”
一个个请战电话打到天长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一面面鲜红的党旗飘扬在街头巷尾。天长市依托16个镇(街道)、174个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动员天长市18支“映山红”退役军人服务队1100余名队员投入到各个系统的疫情防控战线。
装货、卸货、清点、交接……短短10天时间,2.4万件防护服、1.28万件离服、1.9万只防疫口罩、5700瓶消毒液等大批防疫物资,由陈林平等4名退役军人全部运送到指定地点。陈林平说,他家住在铜城镇,看到城区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主动报名。
走村串巷、发放传单、排查信息、播放小喇叭……参加过1979年某自卫反击战老兵刘发奎虽然年近七旬,但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他义无反顾,主动到村里报名参加了志愿者服务。
“我们都是受党教育和培养多年的党员退役军人,关键时刻我们就是‘先锋者’”,退役军人卢杏军说,他和战友们负责的是净业社区老旧小区,老年居民多,为了减少核酸采样等待时间,他们每天都工作15个小时以上,挨家挨户指导居民完成线上登记,并为近300名老人儿童提前打印核酸采集二维码。
“疫情防控期间,社区每天给我送肉送菜,还照料我的生活!”秦栏镇抗美援朝老兵郑井生说,虽然自己孤身一人,但住在社区的大院里,衣食无忧。
疫情防控期间,天长市开展了“爱心送进光荣门、服务送上门”活动,依托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为失能和半失能重点优抚对象,提供“五个一”关爱礼包。
大爱无疆 共克时艰的“助力者”
“我正在服役,不能回来参加抗疫战斗,现捐出自己平时积攒下的近5个月的津贴,愿为家乡抗击疫情做点贡献。”
4月18日下午,军属杨林代表正在服现役的儿子杨若尘,来到秦栏镇政府捐献6700元助力战“疫”款,母亲郑小萍远在南京上班,儿子的举动也深深感动了她。尽管当晚下班已临近10点,但她还是主动联系秦栏镇,决定也捐出自己一个月的工资4000元。
“我一个月工资3000元,我捐2000元。”这是大通镇老兵刘旭超的心愿。
“这是我儿子王勋去年9月份上军校以来所有积存津贴5000元,现捐赠市退役军人服务队,愿为家乡抗击疫情助一臂之力。”军属刘春兰代表儿子捐赠时说。
4月18日,退役军人唐开健所创办的安徽鑫铂铝业通过天长市红十字会捐资人民币200万元,以实际行动同心战“疫”,践行社会责任和担当。
广大退役军人、军人军属捐款助力家乡战“疫”行动,恰似一股暖流,汇聚起全市军民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