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三城镇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文化振兴助力“产业兴旺”。该镇强化发展乡村教育,发挥文化的引领力量,以科学的理论教育、武装乡民,提升乡民用科学的观点、思维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办“农民夜校”“妇女技能培训班”“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培训班”等,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实现产业兴旺提供智力支持。2021年,举办相关培训活动27场,受益农民500余人次,参加专业技能考试合格124人次。
文化振兴助力“生态宜居”。在乡村建设中,三城镇有机结合全面动员与有序推进,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树立为农民所认同、所遵从的发展理想,规划绘就乡村振兴美好蓝图。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因地制宜、一户一策”的人居环境治理三城模式,打造以余庄、西张、唐郢、彭庄等村民组为代表的“村庄美、功能全、百姓乐”的新时期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点。
文化振兴助力“乡风文明”。注重发挥传统文化在乡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同时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提振农民的精气神,促成农民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2022年以来,组织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0余场,广泛开展文明村、文明庭院、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推动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
文化振兴助力“治理有效”。推进社会治理网格化,加大重点培训平台事件调度、网格员管理和“平安滁州”APP的使用。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加快以河口村试点的农村信用信息体系建设。通过建立乡村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法治文化长廊、法治主题墙等,让村民和游客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获取法律知识。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农村法治教育基地,培育农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实现矛盾纠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使政策更加贴民心入人心。
文化振兴助力“生活幸福”。三城镇是集粮渔油于一体的“鱼米之乡”,千亩油菜花、万亩荷塘,构画出了来安县南部风格独特的旅游景观。该镇把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作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同时,为了为让农村文化生活更加充实,该精心打造农家书屋、“乡村舞台”等平台,让群众拥有更多的文化活动阵地和“精神加油站”。全镇9个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文化活动,2021年以来举行“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村晚”“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演出活动30余场次。 (马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