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20日
第A06版:天长新闻

携手共建文明城 提振城市精气神

刘如鹏 刘长荣

近日,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公布,天长市在全国134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中排名第6位,位列安徽省第1位,获得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

天长市在2017年首创成功,并于2020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后,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继续强化制度设计、明确为民导向、突出价值引领、聚焦常态长效,让全体市民沐浴在文明的阳光中,绘就出一幅文明锦绣画卷。

强化制度设计 增强创建“组织力”

制度设计,擘画蓝图。首创成功后,天长市继续坚持“一把手”主抓,天长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当好创建“指挥官”,各单位主要负责人靠前作战、一线督办,做好“勤务员”。围绕创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建立了单位包保、年终考核等一揽子工作制度。

创建过程中,天长市制定印发工作手册,明确“干什么”。推动业务培训制度化,每年邀请省内专家或自行组织,对创建一线人员开展网上申报、实地考察方面的专题培训。通过开展“周五创建日”“敲门入户”等行动,发动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深入群众中间开展创建文明城市知识宣传。常态化开展“不文明行为随手拍”“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引导市民文明习惯养成。近600支志愿服务团队,近2.5万名志愿者助力政府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形成了“一座城市、一个目标、一块努力、一起荣光”的生动创建局面。

明确为民导向 增强创建“凝聚力”

人民群众是文明创建的“阅卷人”。结合城市发展实际,天长市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科学规划创建蓝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凝聚创建合力。2021年,天长市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物业小区管理、交通秩序整治、市容市貌美化、农贸市场管理、老旧小区改造为重点,攻坚克难,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城市属于全体市民,创建文明城市不是政府“独角戏”,而是群众“大合唱”。创建举措直击急难愁盼,民生工程直达民心民意,市民笑容和志愿红逐渐成为城市的最美风景线。

突出价值引领 增强创建“向心力”

让先进典型立起来,让先进事迹活起来。近年来,天长市连续举办“道德模范与好人表彰暨故事汇巡演”“秦栏寿昌孝文化节”活动,让“好人”成“名人”,带动更多“名人”变“好人”。完善帮扶礼遇机制,通过社会尊崇、节庆慰问、宣传尊崇等方式帮扶礼遇身边模范好人。截至目前,天长市涌现出的各级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总数达775人。

作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和全国十个文明实践“先行试验区”之一,天长市创新实施“网格文明实践+”工作模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天长市还组建总数达380多人的“一刻钟宣讲员”志愿者队伍,深入大街小巷和田间地头,采取讲故事、拉家常等接地气的形式传播新思想。

近年来,“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的文明理念在天长盛行。通过开展以“移风易俗宣教、婚丧礼俗治理、殡葬领域整治、黄赌毒和反邪教专项治理、重点人群引领”为主要内容的“五大行动”,逐步实现了婚丧喜事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常态化。

聚焦常态长效,增强创建“战斗力”

首创成功后,天长市党员干部紧扣“为民创建”主题,每年年初科学制定全市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年度创建工作任务,推动各项创建工作落实落地落细。同时,精准聚焦市民关心关切的市政建设维护、秩序管理整治、卫生保洁提升、不文明行为整治等工作,确保创建工作的连续性、持久性和实效性。

保持常态长效,还得“全天候”监督。天长市健全市领导、天长市文明办两级调度机制和天长市作风办、专项督查组常态督查机制,保障创建工作扎实有序、有力推进。天长市作风办和天长市文明办组成的督查组,对全市城乡各类实地点位文明创建工作进行常态化督查检查,及时查找短板,全力加强整改,巩固创建成果。

一处处老旧小区修缮一新,一条条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一座座文化场馆拔地而起,一场场志愿服务提振人心……城市的一花一木一景,市民的一言一举一动,无不讲述着创建带来的喜人变化。

2022-04-20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66074.html 1 3 携手共建文明城 提振城市精气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