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王 琼 通讯员吕 华 苗竹欣 实习生王 悦
新年伊始,省委在节后上班第一天召开了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向全省发出了改作风、办实事、优环境的动员令。
2月8日,全市“双招双引”工作动员大会召开,进一步明确奋斗目标、强化“一改两为五做到”,向全市释放出高质量推动跨越赶超的强烈信号。
工作作风有没有“改”?为民为企有没有“为”?五个做到有没有“做”?带着这些问号,记者近日走进来安,在实地采访、与干部群众攀谈中,问号拉直成了惊叹号。
“刘总,现在用工情况如何?工需还存在缺口吗?”“镇村组织返乡农民工入园区企业参观的事,现在组织了多少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卡可做好了?”……一大早,来安县纪委监委驻经信局纪检监察组组长胡子波就煲起了“电话粥”。
自省、市会议召开以来,来安县纪委监委结合“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联合人社、经信、教体等部门,多渠道打通企业用工难题,目前已输送劳务人员130余名。
发展靠环境,环境靠作风。“只有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才能让企业感受到最优的营商环境,才能让企业安心在来安发展。”胡子波表示,县纪委监委将以营商环境“末端梗阻”、居民生活“供水差评”、小区物业“监管不力”三类顽瘴痼疾为整治重点,分层分级开展“3+N”专项治理,助力打造“来·安心”营商环境。
记者跟着来安经开区招商局局长赵佩松,走进双创产业园的安徽上丞产业园。见到企业副总经理周文章后,赵佩松像和熟悉的老朋友见面一样,直接跳过了寒暄的环节,问起了他最关心的话题:“新年过后订单怎么样?”“有没有新招过来的企业?”“用工没问题吧?”……
上丞产业园是以研发制造部分军工产品为主,同时重点打造军民融合专业类型的企业孵化器,也是一家以制造业起家的来安本地企业。2020年6月入园、8月投产,当年实现产值4700万元、税收180万元。
周文章告诉记者,近几年来,也有外地市向他们伸出了招商引资的橄榄枝,“但来安的超前思维、服务意识、帮扶力度是其它地方比不了的。”除了厂房用地、手续办理、基础设施、定点帮扶等常规服务之外,经开区总会“雪中送炭”。特别是在企业建设产品展示厅的时候,经开区二话不说立马为企业申请建设资金、督促建设进度,既解决了当时申请省级科技类孵化器需要展示平台的燃眉之急,又为刚刚成立的企业减轻了资金压力,让企业轻装上阵、快速成长,实现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记者又走进园区里的金元素复合材料企业的车间内,却是一派繁忙景象。“正在生产的是用于常泰大桥建设上的新材料,订单急、量大,我们正在加班加点生产。”常务副总经理周燕告诉记者。
金元素复合材料公司于2015年7月通过租赁厂房形式开始在汊河经济开发区生产,2018年生产的热轧复合板产销量全国第一,是国内中铁、中核、中建等央企金属复合材料的合格供应商,2019年产销量18000吨,全年上缴各类税收1050万元。
对于这样的好企业、好项目,汊河开发区在深入了解后,当即为企业寻找厂址、建设厂房。“2021年4月建设、12月投产,现在企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我们会继续扩大规模、提高产量、扎根汊河。”周燕说,目前只建设了一期工程,待项目全面竣工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4亿元,年税收2100万元。
“以前这里是一个‘僵尸’企业,现在‘腾笼换鸟’成为亩均效益好的制造型企业。”来安县政协副主席、汊河经开区管委会主任王敏香告诉记者,汊河经开区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坚持“腾笼换鸟”,将“死鸟”换成“活鸟”、“笨鸟”换成“俊鸟”,努力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益产出。
“是沃土,也是热土;有压力,更有动力。”王敏香说,作为来安经济发展的急先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下一步将着重围绕“双招双引”、改进作风、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加足马力、奋勇争先、改进作风,不断深入发达地区搜寻项目线索,力争完成年度“12323”招商引资工作目标。
据了解,去年以来,该县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1个,协议总投资237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8个,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38个,招商引资呈持续向好态势。“我们着力提升政策、服务、产业三大平台,树牢‘亩均效益’导向,加大基金投放力度,抓牢项目转化,以最优的服务、最实的举措让企业感受到在来安投资的信心。”来安县投促局负责人表示,今年计划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9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0个,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40个。
当记者来到釉美生物科技公司时,巧遇正在企业开展“新春访企业、助力解难题”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来安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组一行。
企业法人张海龑在送走工作组后,带着记者来到实验室,“产品立项已经八年了,目前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进展顺利的话,今年11月就能投产了。”张海龑说,2019年原计划落户南京,但来安招商人员在机缘巧合之下得知消息后,主动上门对接,最终被他们的真心、真情、真行动所感动,选择落户这里。
“企业规模不大,但高层次人才不少。”赵佩松坦言,企业股东全部都是博士、高校教授,参与研究人员也都是专业领域的翘楚,这样的企业对来安而言,将有可能形成虹吸效应,以“人才洼地”成就“发展高地”,真正实现“人才兴、城市兴”。
走进安徽华欣药用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长长的生产线上,一只只机械手臂有条不紊地挥动着,将玻璃管准确地塞到各个工位上。“这条生产线是我们科技副总邵玉田博士带队设计改进的,不仅节约了用工成本,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公司总经理方庆海介绍,目前,公司投入使用的两条新生产线,每年能节约生产成本近400万元。
“人才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引进什么样的人才,企业的实际需求是关键。”来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凌宏宝介绍,为了最大限度满足企业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的需求,该县把目光转向深入挖掘企业的真实人才需求上,在全省首创“科技副总”引才模式,以“企业出单、高校接单、政府买单”的方式,围绕产业链,补齐人才链。2021年该县共派驻科技副总9名,协助企业申报专利18项,市级以上项目5项,新增产值1000万元。“今后,我们还将继续积极从长三角地区引进优秀的‘科技副总’,为来安融入一体化发展提供新动力。”凌宏宝说。
来安经济开发区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抓紧时间赶制订单。 吕 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