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黄宗平 全媒体记者李邦军)汛期即将来临,连日来,市水利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紧紧围绕压实水旱灾害防御责任,开展水利工程度汛隐患排查处置,全面提升“四预”能力、提高水利技术支撑水平等重点,扎实推进各项备汛工作。
谋定快动,构建闭环责任链。市水利局围绕“以防为主”抓紧抓实抓细备汛工作。全面开展汛前检查,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时限。在县级自查的基础上,市水利局派出4个检查组,对8个县(市、区)和4个市属单位同步开展了第二次汛期检查和白蚁危害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当即交办,并采用“一县一单”方式,明确整改要求。
紧抓重点,织密灾害防御网。抢抓当前有利时机,紧锣密鼓加快水毁修复和开口子工程进度。目前,全市28处水毁修复工程全部完工,19处开口子工程完成复堤15处,剩余4处4月底前全部完成堵口复堤任务。制定了《滁州市防御滁河洪水预演方案》,截至3月底,全市已开展培训演练5场次,培训人员445人;已完成48座大中型水库汛期控制运用计划的审批。还编制了《滁州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互通互联,构建水情信息网。近年来,全市已建成各类站点1314处,实现了雨水情信息省市县互联互通。与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加强联防联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和预报预警会商机制。与此同时,市水利局建立的“滁州市基层防汛监测预警平台”为防汛人员“量身定制”的预警短信,已覆盖到市、县、镇、村四级责任人。全市各水旱灾害防御人员和水库“三个责任人”近5000人全部纳入,有力确保相关人员第一时间接收预警短信,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大大提高了查险和处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