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杨读俊
南谯区近年来注重抢抓政策机遇,大力推深做实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集中项目、资金启动“一环线”示范区建设,率先在全市探索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等宅改并获得突破,经验做法被农业农村部推广;坚持开拓多元增收渠道,扎实推进农民增收,新增茶叶、香菇等种植面积近3000亩,创建国家级示范农民合作社2家,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2个,获批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个;获批国家级南谯麻栎林业产业园,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今年,该区继续抢抓机遇,从四方面明确乡村振兴实施路径、举措和目标任务,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努力打造“三农”发展新样板。
以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坚持一盘棋规划,纵深推进“三环一带一园”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西部山区以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为依托,充分发挥区乡投公司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一环线”示范区建设,以打造全省首个茶香公园为目标,开工建设九天峰度假区二期、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中心和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等10个重点项目,加快形成井楠茶文化、葡萄泉康养、九天峰户外拓展、花山果蔬采摘4个农旅融合发展片区。协同推进“二环线”示范区建设,启动实施滁菊示范基地、青提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以产业发展为根本,启动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茶叶、麻栎香菇、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加快打造中茶所茶树新品种示范基地、国家级南谯麻栎林业产业园,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确保新增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2个、“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以机械化带动产业化,重点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标准地”改革,着力提高特色产业机械化率,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启动施集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黄泥农副产品产业园建设,力争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高标准农田4万亩。大力激发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活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1万元,创成省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
以生态宜居为支撑,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接续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完成章广镇大塘省级中心村建设和500户改厕任务,改造提升重点自然村庄6个,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以上,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超93%、90%。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实施施集水厂改造提升工程,完成“四好农村路”扩面延伸24公里、养护提升70公里。
以释放动能为目的,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建成宅基地数据库与信息化平台,按照“撤并、保留、过渡”三种类型科学编制村庄规划;认真做好宅基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结合文章,重点推进孙岗村罗洼组、喉咙洼组等示范点建设,积极探索宅基地有偿取得、跨集体经济组织竞价等新路径,进一步激活土地资源。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增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3个。持续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坚持开发式帮扶,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推进省级乡村治理试点县区建设,创新村民自治有效形式,全力提高农村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持续开展文明创建深化行动,充分运用各级各类文明实践平台,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促进乡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