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31日
第A08版:金融风采·专题

兴林富民绿满山

——滁州市高标准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

2022年第2期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念的生动诠释,是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重要工程,对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注重充分激活地处江淮分水岭的地理优势、省内最大国有林场群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市场+资本+平台”现代化经营模式,加快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和林业高质量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利用市场逻辑,变政府造林为市场办林。我市先后出台《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创新市属国有林场经营机制推进新阶段林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持续建立健全国有林场“事企分开、一场两制、一人双岗、盘活资产、市场运作”运营机制。组建了以市润森林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为主体的林业发展投融资平台,2021年至今,累计已获相关金融机构授信7.04亿元、贷款3.3亿元。并引导发展综合效益较高的“三树一苗”产业,甄选14种适宜树种,科学设计造林模型,合力推动“林苗景、林果药”一体化发展,全力营造多用途多效益的木材储备林、能源林、油料林、景观林和碳汇林。

善用资本力量,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畅通融资渠道,将国有林场林权和其他经营性资产变更登记或划转到投融资平台,通过评估将资源、资产变资本,以“信用担保+林权抵押增信贷款”模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山入林,目前市属国有林场47万亩林权及经营性资产已全部划转。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与工行安徽省分行合作,皇甫山国有林场7.3万亩国储林项目获授信7.04亿元,首笔资金5000万元已到账,这是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支持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全国首例;与农发行安徽省分行合作,藕塘国有林场3.75万亩国储林项目28年长期低息贷款3.3亿元获批;其他3个市属国有林场正在与浦发、中行等银行对接推进贷款审批工作,计划在今年4月份通过授信审批;与基金公司合作,探索“贷款+基金投资”模式,积极对接国家绿色大基金,计划投资2亿元,年利率6%—8%之间,投资时限10年。积极落实“亩均论英雄”,采取机械化减人、信息化换人、水肥一体化经营等措施,切实提高林地产出率和森林经营效益,以亩均万元的短期高投入努力换取“一亩山千元钱”的长期稳定回报。

运用平台思维,变传统林业为现代林业。立足《滁州市直属5个国有林场国家储备林建设总体规划》和《滁州市直属五个国有林场国家储备林建设方案》计划高质量建设国储林2万亩,目前,已完成新造林1.25万亩,其中皇甫山1000亩示范片已栽植完成。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涉林相关代表企业,组建林业产业联盟,摸清全市国有林场碳汇家底,并与中国安能集团、上海园林集团、中国林产品集团等公司开展全方位合作,不断推动国储林项目建设的机械化和信息化及苗木花卉电商化、产品销售国际化、水肥配套设施集约化等。同时,以国储林建设为基础,聚力打造国家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围绕千亿产业集群,积极探索“1+6”产业构想,努力实施“森林+”产业战略,精心谋划麻栎炭、食用菌和杜仲胶等林产品精深加工、皇甫山科普研学、老嘉山休闲运动康养、智能节水灌溉及经营性公墓项目等,力求把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以储备林为基础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绿色,已成为我市一抹亮丽的底色;生态,正变成一笔宝贵的财富。栽一片苗木、成一片林地、留一片绿荫……越来越多的生态红利惠及百姓。未来,我市将进一步加快国储林项目建设,努力建成全省最大的国储林基地;进一步加快碳汇林建设,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开发林业碳汇项目,系统提升森林固碳增汇能力;进一步做强林业产业,以储备林为依托、以园区为支撑、以企业为龙头,明确奋起直追、弯道超车系统提升举措,努力为建设现代化新滁州贡献更多林业力量。

2022-03-31 ——滁州市高标准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64271.html 1 3 兴林富民绿满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