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鹏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如何才能做好新时代的廉洁文化工作呢?记得有一句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话叫做“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其实这是一句台词,出自豫剧《七品芝麻官》。话语虽然简单直白,却深得群众喜爱,因为它生动体现了老百姓对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和期盼,使廉洁文化深入人心。所以说,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必须面向全党全社会,以党员干部为重点,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千方百计厚植廉洁奉公文化的社会基础。而不能关起门来自说自话,脱离群众自娱自乐,那样只会让廉洁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应在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上下功夫。革命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创造的精神食粮,这里面有视死如归的刘胡兰、有“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有“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等。广大党员干部要综合运用各种形式,深入学习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不断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不断增强抵制庸俗腐败的“钢铁防线”,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不为各种“糖衣炮弹”所诱惑,始终保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理论清醒和政治自觉。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应在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文化土壤上下功夫。所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我们官员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如不能为民解忧,我们不仅会失去手中的权力,更会被群众所唾弃。所以,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把精力放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上,使为政清廉、秉公用权成为一种习惯。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应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上下功夫。“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对清官文化推崇不已,汉朝的杨震、宋朝的包拯、明朝的海瑞、清朝的于成龙,无不得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更得以千古留名。当然也有一些反面典型,比如清朝的和珅,虽然一时光鲜,最终不免锒铛入狱,死于非命。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身作则,正确处理公与私、小家与大家、个人与群众关系,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为干事创业注入一身正气。
总之,人民群众是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是最直接的参与者、最权威的评判者。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仔细倾听群众呼声、满足群众需求,紧紧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才能不断获得建设新时代廉洁文化的精神动力,不断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