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竹欣 全媒体记者李邦军
晴空如洗,碧水微澜,漫步于来安县汊河镇东大沟的河堤上,只见冬日暖阳之下,河畔的金柳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修长的水草在荡漾的碧波中恣意招摇。“种这些水草可不仅是为了美观,这是我们为了防治污染请来的好帮手。”来安县汊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部负责人吴心国介绍。
汊河镇位于来安县东南部,毗邻南京,是该县融入长三角、对接大江北的最前沿地带,滁河、清流河、来河汇聚于此。汊河境内水系复杂,洪涝多发,当地的水环境对下游水质有着重要影响。长450米,宽15米左右的东大沟曾是汊河水环境治理中的一根“硬骨头”,流经区间包括农村生活区、农田区、养殖区等,因为周边有生活污水、垃圾站渗滤液流入河道,而东大沟本身没有进水来源,水循环不畅,导致河道富营养化,无法达到水生动植物的存活条件,河水浑浊微绿,还有异味。“原来这河里的水特别脏,晴天还好些,一到阴雨天,走在河边总能闻到一丝若有若无的臭味。”正带着孩子在河边玩耍的汊河镇居民王凤江说。
2021年初,来安县启动汊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东大沟也被纳入治理范围之内。经过清理垃圾、扩大河床之后,针对有污水排入河道的问题,新建一座蓄水坝,构建滨水挺水植物群落,隔绝外源污染,吸收营养物质,降低污染对水体的冲击。同时,在河道内布置喷泉曝气系统,在曝气增氧的同时将水体循环流动起来,利用流水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
“东大沟水体长期处于水生态失衡状态,生态系统已经紊乱,很难自然恢复。”吴心国介绍,为了帮助其重新构建一个健康的水生态系统,项目方在东大沟适种水域种植苦草、轮叶黑藻和菹草等沉水植物112万株,这些水草在水中生长,形成“水下森林”,吸收和降解水体中的营养元素和污染物,竞争养分和光照,抑制藻类生长,同时,为水生动物提供庇护所、食物和产卵环境,从而构建起一个生态链平衡系统。
经过近一年的整治,如今,东大沟示范区水生植被覆盖率达到80%,初步构建起具有一定抵御外界污染能力的稳定生态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生长,东大沟全线水域水生植被覆盖率将达到100%,力争到2023年中旬使水质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
“融入长三角,生态是我们的比较优势,参与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当好‘守门员’,为下游守住清水绿廊,是我们的重要任务。”来安县汊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敏香介绍,2021年,该县启动汊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项目总投资9.3亿元,包括新建污水管道7.7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污水泵站1座、泵站5座、水闸5座、退水闸1座,新建湿地57公顷,对总长约55千米的19条河道实施河道整治工程、截污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景观工程。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投入1.4亿元,完成总工程量的32%。“我们计划于2023年7月前完成所有工程,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改善沿岸环境,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对带动汊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敏香说。
近年来,来安县全面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要求和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实际,科学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源头控制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升级;实行“一企一策”“一河一策”“一源一策”,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建立有效的联合体制,进一步加强区域联防联控,护一江碧水东流,为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长江经济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