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包增光 通讯员胡路凯)近年来,我市充分激活地处江淮分水岭的地理优势、省内最大国有林场群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市场+资本+平台”现代化经营模式,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林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全国首笔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支持国储林项目贷款资金5000万元到位,标志着我市国储林项目融资工作取得新突破。
利用市场逻辑,变政府造林为市场办林。我市先后出台方案,持续建立健全国有林场“事企分开、一场两制、一人双岗、盘活资产、市场运作”运营机制。市县联动组建以政府性资产、金融资产和其他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林业发展投融资平台,全市累计注资超30亿元,成立市林投公司等各级投融资平台11个,获各类金融机构授信16.34亿元,国储林一期建设面积约45万亩。
善用资本力量,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畅通融资渠道,注资20亿元成立滁州市润森林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将市属国有林场47万亩林权和其他经营性资产变更登记或划转到投融资平台,通过评估将资源、资产变资本,以信用担保+林权抵押增信贷款模式,皇甫山国有林场7.3万亩国储林项目获省工行授信7.04亿元,首笔资金5000万元已到位,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山入林。落实“亩均论英雄”,切实降低经营管理成本,提高林地产出率和森林经营效益,以亩均万元的短期高投入努力换取“一亩山千元钱”的长期回报。
运用平台思维,变传统林业为现代林业。加强与中国安能集团等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开展全方位合作,推动国家储备林项目机械化和信息化、苗木花卉电商化、产品销售国际化、水肥配套设施集约化,全力助推林业现代化。实施林业产业提升行动,建设皖东特色经济林产业集群。目前,全市发展麻栎林65万亩,初步形成南谯百亿元麻栎产业园区,年产值20亿元;薄壳山核桃18.4万亩,今年产量1100吨,约占全国1/4;聚焦国储林建设苗木需求,依托来安华东苗交会,苗木产业年产值35亿元。同时,积极探索森林康养、科普研学等新产业新业态,长线引导支持林业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