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这样说健康的重要性。
医院,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主阵地,关乎于生死,系福于家国,万家所赖,万民所依。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皖东地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始终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目标,以创新发展为动力,紧紧抓住改革发展机遇,持续推进便民惠民,医院各项事业按下了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2021年12月29日,中国共产党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张 月 潘晓敏 吴新奇
滁州市首张医疗电子票据在医院南区开出
西门子64排128层双源螺旋CT投入使用
医护人员赴南谯区乌衣镇参加居民全员核酸检测实战应急演练
“学史力行 精医康民”安医健康服务体系大型义诊活动
在滁州市直单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咏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就诊便捷智能、手术室环境更优化、设备配置可与上级医院相媲美、多项技术水平全市领先……近年来,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软硬件建设两手抓,各项工作迈入崭新高度,变化百姓有目共睹。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先后投资2.2亿元,对北区门诊部、设备耗材库、医学中心实验室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各院区医疗条件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先后购置GE3.0T高场强磁共振、西门子64排128层双源螺旋CT、GE64排螺旋CT、升级高能直线加速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等多台高精尖设备。德贷项目圆满完成,21件大中型先进医疗设备均已投入使用。
质量提升不断加快。顺利通过三甲复审和大型医院巡查,成功创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加入南京鼓楼医院集团,成为安徽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成功创建国家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市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顺利通过PCCM(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国家认证。获批滁州市影像、病理、心电三大中心。全市43个质控中心有39个挂靠医院。启动建设VTE(静脉血栓栓塞)防治中心及MMC(标准化代谢诊疗)中心。获批滁州市直医疗机构首家博士创新工作站。
诊疗水平全面提高。开展高白细胞白血病血细胞分离治疗术、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退变性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手臂输液港及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和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等多项新技术为全市首例。开设肺小结节、眩晕、甲状腺结节、糖尿病足等多学科会诊门诊,复杂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水平明显提升。
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先后承办中国骨科儒林论道、上海九院滁州医学前沿技术高峰论坛、中大医院滁州医学前沿技术高峰论坛、苏皖中青年血液病高峰论坛暨第二届滁州琅琊血液论坛、“幸福微笑—救助唇腭裂儿童”国际公益活动项目以及全国血液净化技术质量安全暨标准操作规程(SOP)全国培训项目。签约首批长三角地区医疗重点合作项目,获得承办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女子手球亚洲区资格赛先进单位。
同时,医院通过建立健全医疗质控体系、开展临床医技科室综合目标考核等管理措施,各项指标持续向好,病历5日归档率、病案甲级率明显提升,电子病历通过省级四级复评。2018年医疗质量督查在全省35家市级三甲医院中排名第四、护理质量排名第六。2019年,临床路径督查在全省57家三级公立医院中排名第五。
深化医改成效显著
扎实做好分级诊疗,打造合理就医新格局;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激发深化改革新动力……近年来,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摸石头过河”的勇气和探索创新的魄力,不断挺进医改深水区,努力让百姓享受更多改革红利。
医改指标持续向好。持续开展药品、耗材专项整治,提高按病种付费及临床路径入径执行率,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增长。药品、耗材占比、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医改重点指标逐年下降,其中药、耗占比下降了8%,平均住院日下降2.68天,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了15.6DDDs。
医联体建设日趋成熟。牵头建设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先后与龙蟠、清流、南门、西方寺等社区卫生中心及五院、沙河镇中心卫生院等合作,开展义诊、专家坐诊、高年资护士下社区服务等工作。共派出专家坐诊283次,接诊病人2600余次,教学查房80余次,手术92台次,授课33次,双向转诊560余次,远程心电诊断100余次。开展心肺复苏、老年患者用药咨询、儿童溺水和视力保健、慢病和多发病防治等科普宣传,受到社区居民的好评。
专科联盟建设成果丰硕。先后与南京鼓楼医院、南京儿童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省内外大型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儿科、胸外科、胃肠外科、血液科、血管外科、乳腺外科等多个专科联盟、名医工作站,邀请近20位知名专家来院坐诊指导。“十三五”期间,外请专家共坐诊700余次,开展手术400余台,举办学术讲座100余场。
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走进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到处干净整洁,WIFI全覆盖,信息智能化设施完善,医护人员专业、热情……近年来,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以全程服务为纽带,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
数智赋能提质增效。成功创建互联网医院,建成远程医学中心、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完善医学影像、移动心电、手术麻醉和病理、输血等系统。上线新His系统、药房自动化、PDCA移动护理、血糖管理、输血、新一代办公OA等系统。推出微信公众号、手机APP、云胶片、支付宝服务及机器人导诊等项目,投入2260万元建设智慧医院。
就医体验明显改善。制定“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百日行动方案,实现移动医疗、协同医疗、知识库、专家系统、临床路径、BI智能等应用。对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开通网上问诊、在线阅片、开药、开检查、药品邮寄等功能。开通“三保合一”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在全省率先开通跨省就医实时结算、长三角异地就诊门诊费用结算、跨省异地慢病医保结算。改造系统流程,实现脱卡就医,实现从卡时代到码时代转变。
患者满意度保持前列。先后开展“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百日行动”“行业作风整治和改善就医感受专项行动”“加强行风建设和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攻坚行动”“卫生健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推行6S管理和“一站式”服务,患者满意度持续排名省、市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疫情大考,医院勇担重任,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员取消春节休假,各院区迅速启动24小时发热门诊和院区封闭管理,9天时间完成西区发热门诊的改造,加班加点建成滁州市核酸检测基地,并先后派出14名优秀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派出18名高职专家担任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各专家组成员,派出医护骨干120人次支援新冠收治定点医院市二院,派出100余人次赴高铁滁州站、社区、部队、学校等地协助指导卡口检测、人员防护等,派出2名专家奔赴上海浦东机场参与境外人员检测和转运工作。
教学科研成果丰硕
人才强院,科技兴院。近年来,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注重内涵发展,科学系统做好顶层设计、充分尊重基层首创,兴人才、强学科,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科研工作成绩显著。“十三五”期间,获批安徽省重点研发项目3项;立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5项、全科医学临床科研3项、安徽省第三批卫生计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1项、滁州市第四批 “221”产业创新团队1项;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12项、市级科学技术奖4项,申报三新项目近150项;2020-2021年,获批9项安医大校基金。2021年获批安徽省高校自然基金重大项目1项、厅级课题2项。2021年,省重点研发项目《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全链条救治体系的建立与推广》通过验收,7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通过验收。
培训体系健全完善。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成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投入600万元配置教学模具和住培管理系统。设立基层实践基地3个,专业基地12个,2021年首次结业考核通过率达98.83%,位列全省第二。举办国家级继教项目6项、省级继教项目43项,每年培训近3万人次。医院获安徽医科大学2020年度研究生教育培养综合考核优秀单位称号。
人才活力不断彰显。五年共招聘医护专业人员447人。现有“江淮名医”4人、“皖东名医”4人、“滁州英才”1人,安徽医科大学、皖南医学院兼职教授、副教授12名,博士生导师2名、学术型硕导1名、专业型硕导8名。高级技术职称303人,硕士、博士157人。五年来,共推荐选拔121名优秀骨干走上中层管理干部岗位。
学科建设持续加强。“十三五”获批省级重点专科4个、市级重点专科6个,其中省级重点专科取得零的突破,十个省、市重点专科终期评估均为优秀。“十四五”获批省级重点专科3个、市级重点专科10个。
引才用才取得成效。2016年,医院邀请南京鼓楼医院血液科专家张启国教授担任血液内科学科带头人,血液科得到迅速发展,年门诊量从2000余人次上升至5000余人次,年出院人数从400余人次上升至800余人次,并承担省市科研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南京儿童医院长期选派专家到该院坐诊,医院目前已可以收治包括儿童呼吸、消化、内分泌、血液、感染性疾病及新生儿多种疾病,儿外科手术技术也得到显著提高。
风劲潮涌,自当乘风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在新的征程中,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将继续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着力聚焦公立医院转型发展,不断强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凝心聚力、加压奋进,以实际行动书写责任和担当,为建设健康滁州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