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01日
第A05版:专 版

村美民富产业兴 美丽乡村换新颜

—南谯区大柳镇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张春晓 周慧萍

大柳草场

隆冬时节,虽然天寒地冰,但南谯区大柳镇各个乡村处处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之景:“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引领风尚,广场上传来群众的欢歌笑语,蔬果大棚长势喜人,农家土屋旧貌换新颜……

2021年以来,大柳镇在南谯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421”奋斗目标,立足“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旅游兴镇、特色富民”功能定位,统筹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奏响起乡村振兴的动听旋律,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正在大柳徐徐展开。

大柳镇曲亭村北张村民组

大柳镇农户放羊途径风景道

大柳镇大柳社区在文化宣传室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日 快乐星期天”享生活·乐阅读活动。

大柳镇横塘村俯拍图

大柳镇华严庵村道德模范朱含龙在古银杏树下为当地村民做事迹宣讲,弘扬榜样正能量

加快产业发展,驱动振兴之核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2021年以来,大柳镇聚焦乡村振兴目标,抢抓政策机遇,立足资源特色,做大优势产业,真正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积极扶持功能农业发展,努力打造“岭上硒谷小镇”,完成种植富硒稻5000亩、富硒梨1200亩、有机茶300亩、新增薄壳山核桃2000亩,力争建成亿元功能农业示范园。横塘村完成150亩山核桃套种中药材种植。加快滁菊产业发展,大柳镇全年种植滁菊1600亩,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旅游驿站已于2021年8月份完成建设,同步规划建设千亩高标准中药材(滁菊)加工产业园,配套建设滁菊文化馆。

乡村旅游内涵不断丰富。科学合理优化与升级镇域内旅游基础设施,拓宽美化乡村旅游道路,打通景区与乡村、乡村与乡村、产业与乡村的道路交通网络。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建设工程在大柳镇境内共14.7公里,2021年3月份就完成地面附属物征收和交地工作,圆满完成了镇域内建设任务;以停车、休憩、观赏功能为主,兼具地方特色文化推介、农产品展销、乡村旅游展示等功能的旅游驿站2021年9月份完成省自驾游接待任务。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编制村庄多规合一、农村宅基地改革”等为抓手,重点摸排全镇域闲置土地、大棚、宅基地、住房等资产。2021年5月,大柳镇被评为“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

工业园区建设逐步推进。根据大柳镇总体规划,有序推进大柳镇工业集中区建设,目前,已完成园区的规划设计,并将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

注重内外兼修,塑造振兴之基

道路宽敞整洁,房前屋后干干净净,美丽庭院随处可见,垃圾箱、垃圾中转站合理分布……2021年以来,大柳镇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扎实推进“三大革命”,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示范推动环境整治工作。按照“123+N”工作思路,实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各村负责实施全镇域“基础版”再巩固;曲亭村许圩和华严庵村付庄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项目,2021年8月份全部完工验收,100户农村改厕任务全部落实到户。

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截至2021年底,华严庵村中心村建设工程项目主体及内部装修装饰工程已完成,同步开展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完善农房建设标准和规范,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目前已完成6轮摸底排查工作。持续推进全镇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护。2021年1月,曲亭村被评为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坚决做好污染防治工作。落实落细“秸秆禁烧”全年禁烧工作任务,加强空气、土壤、水体等污染的排查和管控,严禁“散乱污”企业落地,贯彻落实“林长制”“河长制”。联合镇安监站、派出所等部门盘查车辆,结合常态化夜间巡逻对非法营运砂石车辆依法打击。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大沙河治理和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进珠龙水厂管网扩建,解决曲亭村、华严庵村等行政村约4000人饮水问题。投资480万元的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已完工;计划实施“一事一议”项目4个;投资3004万元13332亩的高标准农田改造工程已完成方案设计,目前改造工程正在有序实施。拓展“四好公路”建设工作,2座危桥改造和6公里的安全隐患路段改造等交通提升工程正在按照计划实施。出台镇级、村级宅改配套规章制度9个,全镇利用闲置农房共建立党群连心驿站9处。

坚持党建引领,集聚振兴之力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大柳镇坚持党建引领,在思想上对表对标、贯彻上坚定坚决,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全面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提高党建质量,抓好党性教育。树牢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加强和改进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强化理论武装,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以上率下、创新方式、结合实际方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全员化、多元化、实效化;高标准打造党性教育馆,创新开设“党史教育小课堂”,教育党员干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做到“两个维护”。结合“网格化”工作,80余名镇村干部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学党史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累计走访群众300余户,及时予以解决问题79个。

坚持从严从细,做好换届工作。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人才。大柳镇高度重视村“两委”换届工作,严把人选关,拓宽选人渠道,培养选拔11名年轻后备干部进入村级工作,积极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以党员自愿捐献的祖屋、闲置房屋等,投入合理资金进行修缮改造,率先在基础条件较好、人员相对集中的村组,推进党小组“党群连心驿站”建设,逐步做到全覆盖。

打造“三微”模式,引领村民自治。以“党群连心驿站”引领村民自治为抓手,打造微阵地、微服务、微治理“三微”模式,按照“试点+全面”的总体建设思路,坚持“标准+配套”的形式进行建设,建成10座“党群连心驿站”,严格落实“红色驿站”标准化建设。将网格建设由虚变实,形成“镇党委-村(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村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五级组织架构,促进网格与“党群连心驿站”合理融合。以“三个小课堂”、一图二联三帮机制、完善村规民约等助力基层自治。扎实推进镇、村两级信访接待中心、综治中心等融合,建设在线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并与社会治理综合信息系统对接,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全力维护经济社会稳定。

推进文化赋能,铸就振兴之魂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努力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大柳镇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不断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以文化振兴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用好农家书屋,筑起文化粮仓。以农家书屋为平台,建好、管好、用好农家书屋,5个农家书屋共拥有藏书3万册以上,内容涉及种养殖、科普、法律、文学、农技等各个方面,为农民群众提供充电学习的好场所,全面推进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引导乡村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传承传统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发挥大柳民间艺术团传承南谯民歌作用,注重挖掘收集整理并坚持创作,创作歌曲《幸福大柳我家乡》、琴书表演曲目《中国好人高青旺》,用歌声赞美家乡喜人变化,弘扬身边道德模范精神。自大柳民间艺术团成立以来,开展了各类文艺汇演180余场,受益群众12000余人次。如今,在大柳镇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着百姓心田,日渐浓郁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铸起了乡村振兴之“魂”。2021年,滁州市南谯区大柳镇荣获“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

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力量。充分挖掘、发挥模范力量,鼓励道德模范与志愿服务团队一起到基层开展宣讲、走访,用自己的故事引导更多的人崇德向善。常态化组织评选“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通过树典型减差距,重引导减陋习,定规矩减负担,搭平台减铺张,不断推动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做实移风易俗“减负”文章。

乡村天地阔,振兴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大柳镇将以开新局的豪气、创新绩的锐气、补短板的勇气,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磅礴之力,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力促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大柳草场

2022-01-01 —南谯区大柳镇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57779.html 1 3 村美民富产业兴 美丽乡村换新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