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
第A14版:特刊

攻坚克难交出满意答卷

政务中心航拍图

□全媒体记者 包增光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努力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以经济基本盘的‘稳’和高质量的‘进’稳经济增长、稳社会基本面”……12月24日召开的市委工作务虚会上,突出强调的一个“稳”字,为全市明年经济工作定下了总基调。

与此同时,“稳中求进”“对标对表、拉高标杆”“奋力跳一跳”“争先进位”“争先创优、勇争一流”……这一系列极具张力的表述,成为我市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彰显出全市上下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的毅力和决心。

一个“稳”字,是今年经济成绩的总结。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稳”是首要考虑,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今年以来,我市加快重大项目建设,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就,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个“进”字,是今后经济工作的要求。保持战略定力,稳中求进的根本点在于稳定大局、不断进取。新的一年,我市将紧扣“5688”目标和“五五”愿景,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省前列,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滁州作出更大贡献。

A聚焦扩大有效投资,项目建设提速提效

经济工作离开项目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今年以来,我市以超前眼光和战略目光来谋划项目建设,全力以赴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全力以赴大抓项目、抓大项目。

一年来,我市通过“项目谋划推进月”活动,围绕长三角一体化、皖北产业转移集聚区等重大战略,聚焦“两新一重”、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集中进行项目深度谋划。截至10月底,已谋划储备2022年5000万元以上项目1300多个,总投资8500亿元。

项目建设有新成就,产业发展就有新突破,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有新动力。

全力以赴、全速推进、全程服务,我市以重点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为抓手,完善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项目早开工、早竣工。1到11月,全市省重点项目开工超351个、竣工超152个,参加全省集中开工项目9批次,266个项目、总投资1331亿元,项目个数和总投资均居全省前列。

为确保项目建设提速提效,我市多措并举优化项目服务,紧盯项目不懈怠、强化服务不减质,切实当好“店小二”。今年,全市发改系统争取国家和省补助资金12.39亿元,惠及项目347个。103个项目列入2021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国家发改委反馈清单,获批专项债额度138.3亿元。

B坚持做强实体经济,产业体系加快建设

实体经济是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今年,我市依旧强调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为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提供重要支撑,显著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实现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链长制”推深做实。组建光伏、新型化工工作推进组、产业协会,开展光伏、新型化工银保企专项对接活动。2021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暨(滁州)光伏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滁召开。1到10月,全市光伏产业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470亿元。全市新签约引进亿元以上新型化工项目32个,计划总投资129.2亿元。

战新产业扩量提质。全市新增战新企业33家。鑫铂铝业、全柴动力获批省第六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智能家电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年度评估获得全省6个A类基地之一,首次迈进全省第一梯队。金禾实业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争取省制造业融资财政贴息专项(第一批)项目19个,项目数占全省35%。

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全市13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均顺利通过省级评估,明光商贸新型专业市场集聚区成功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金禾实业、康佳电子获批省首批两业融合试点企业。我市列入安徽省推进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梯队培育城市。

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组织明光艾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申报国家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被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列入第三批创建名单。积极开展粮油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完成粮油加工产值285亿元。

滁州经开区安徽盛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C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发展动能显著提升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深化改革是滁州的红色基因,也是标志性品牌。

今年以来,我市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聚焦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补短板、强弱项,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把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实现经济质量和效率的双提升。

推进“亭满意”品牌打造。我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之举,坚持高位推动、上下联动、攻坚促动,不断擦亮“亭满意”服务品牌金字招牌。动态调整并公布市级涉企收费清单,清单项目总数减少到56项,减少了58%。

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全市4家开发区进入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前20强。滁州高新区获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推进信用金融建设。建成市信用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破解中小微企业线上融资难题,累计入驻企业超1.2万家,授信超255亿元;升级优化信用平台功能。

推进价费体制改革。降低工商业两部制(大工业)电价,每度电平均降低4.57分,涉及全市两部制电价大用户1981户,年可减轻企业负担4.13亿元。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的战略举措。我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凤阳硅谷智能有限公司特种光电玻璃生产线。

安徽福莱特光伏玻璃有限公司生产一线。

车水马龙、光影璀璨的老城中心。

D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基础设施更趋完善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当前经济增长、打牢长远发展基础的重要举措。

立体交通体系项目建设中,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二期进入主体施工;合新、宁淮铁路开工建设,沿江高铁在滁州站并站、全椒设大墅站获国家铁路集团支持,水蚌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南京-滁州-蚌埠城际铁路、南京-乌衣-滁州市域铁路、宁天城际铁路二期列入《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规划》建设项目。

加快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全市已谋划乡村振兴重点项目772个,总投资3848亿元,449个项目纳入省项目库,总投资2279亿元,项目个数、投资总额分别居全省第2、第1。滁河防洪治理新增项目获得国家和省投资2.12亿元,占全省主要支流治理专项投资15%、专项排名第一。推进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居民迁建。

在保障能源供给采取的措施方面,江苏滨海LNG配套管线安徽天长-合肥、皖东北天然气管道工程一期项目开工建设;220千伏天长陆营变等10个项目建成,500千伏定远横山变等14个项目开工;实施352个农网改造项目等。另外,建成新能源装机18.2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14.6万千瓦、风电1.6万千瓦、垃圾发电2万千瓦。

今年,我市着眼于稳定经济增长、改善城区面貌、回应群众期盼,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21-12-31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57749.html 1 3 攻坚克难交出满意答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