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鸿
那一年正年轻,初入教坛不久,坐火车去苏州看朋友,路过南京长江大桥,早晨的长江薄雾弥漫,静若处子。观之内心无比震撼,瞬间想到了一个成语——静水流深。
广阔的长江白练一般。没有李白笔下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奔腾景象,而是收敛了所有的锋芒,像一位得道的高僧,沉默不语,深不可测。那一刻,心中感动得想哭,那种顿悟的提醒与欣喜暖暖地包围了我。
查了一下注解:静水,象征着为人处世不张扬,态度柔和;流深,意味着胸中自有万千丘壑,真的是很有想法、很有内容。
把静水与流深组合在一起,想必,古人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静水不同于小溪,涓涓作响。只有胸怀广大,才有水面的静美;流深处,自有无限情怀,波涛涌动。
作为老师,我非常欣赏“静水流深”这一成语的庄重,也郑重地把自己的教坛生涯归了类,分为“求水”、“蓄水”、“静水”三个阶段。
初入职时,却从不想过自己“缺水”。大有“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豪迈,教学过程中,学生反应平平,成绩也不尽人意。几次碰壁之后,只好俯下身子,虚心地向老教师求教法、学经验,这一“求水”的过程,让我深刻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与急躁,慢慢地学会了宽容、等待和循序渐进,与学生的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
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朱熹也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老师,为熟练驾驭教材,多看一些课外书大有裨益。这是一个“蓄水”的过程,可以丰富自己的视野与情感。我经常在课堂上给同学读一些名著段落,让他们熟悉里面的语言与写作技法,更重要的是滋养他们的生命,让他们用正确的眼光看待世界。
为师之道在于爱,因为爱,你可以与学生平等对话,以心交流。因为爱,你可以努力地钻研教材,博采众长。因为爱,你会留心每一位同学的特点与优势,因材施教,努力铸造社会有用人才与建设者。
表面平静,内心爱如潮涌,这是“静水”的境界。老师,一个多么美妙的称呼,这个称呼,浸透了我们的努力与汗水;教室、办公室、家里,三点一线,几乎生活里所有的细节都与学生有关,我们活动的天地很小,可内心强大。局长、校长、主任,这些称呼在校园里没有市场,哪有学生甜甜地一句“老师”叫得暖心!
记得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哲学家在书房里准备第二天的演讲稿,苦思冥想半天却不得法,小儿子想让他陪自己玩,总是来打扰他,弄得他挺恼火,又不好发作,就随手拿起一本书,翻到最后一页,看是一张世界地图,划拉几下,撕成碎片,连同一卷胶带递给小儿子。对他说,只要把地图拼接粘连好,就陪他玩。
小儿子出去了,哲学家舒了一口气,准备继续写稿,刚找到切入的角度,孩子却回来了,举着粘好的地图走到了他的面前,他看到拼好的地图惊呆了,怎么会这么快!
小儿子用稚嫩的语言告诉他:这张世界地图的背后是一个人,如果这个人正确了,那么,他背后的世界也就正确了。
“如果这个人正确了,那么,他背后的世界也就正确了。”他反复地念叨着这句童言,茅塞顿开,是啊!这不就是生活的真谛嘛!
一位老师,把每一位同学都当成了一个蓬勃的生命、一个美好的世界去经营,还有比这个工程更伟大的事吗?
我说——“静水流深”,在我们的生活里,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 (作者单位:定远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