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0日
第A01版:要闻

用高质量履职擦亮“协商亭好”品牌

——六届市政协工作综述(下)

张妍彦 全媒体记者李邦军

2021年4月,市委出台《打造“协商亭好”品牌 进一步推进全市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这既是市委对六届市政协的有力支持,也是更高要求,这标志着滁州政协工作将从“提质量”向“创品牌”迈上新的台阶,“协商亭好”正式成为滁州政协工作的品牌形象。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品牌之花绽放,背后是四年来高质量履职的点滴浸润。

2018年,六届市政协始一开局,就将高质量作为目标导向,4年来,每一步都朝着打造协商精品、提升建言价值、铸造政协品牌的方向坚实迈进。

以资政品牌引领“言”的价值

建言有分量、资政有质量,是打造政协品牌的核心所在。六届市政协着力打造年度资政品牌,高标准选题、高质量调研、高水准建言。

选题“准”为先。

精彩建言的前提是精准选题。4年来,市政协着眼滁州长远发展大计,顺时顺势而谋,应需应难而定,每一个资政课题都极富意义。应时而谋。2018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指示精神,抢抓南京江北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市委鲜明提出了“对接大江北、建设新滁州”发展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产业集聚发展相融合是提升滁州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对接大江北建设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资政课题应运而生。迎难而选。2019年,就滁州民营企业面临着融资难、降成本难、要素保障难等难题,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民营企业座谈会讲话精神?如何拿出“真金白银”的利好措施,开启滁州民营经济的春天?市政协把为民营企业纾难解困作为年度资政重头戏,也为滁州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奏响了序曲。因需而定。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抓现代服务业提质”,市政协紧扣这一发展需求应势而为,报请市委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当年资政主题。

2020年6月,滁州被列为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3个城市试点之一。市政协紧跟市委、市政府脚步,积极谋划,全面动员,2021年初启动《滁州市2021年重点民主协商活动计划》,市委书记定题,将“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作为资政会议题。

建言“精”为要。

建言价值是资政的核心所在,六届市政协围绕提升“言”值,做了一系列工作。成立资政专班。政协领导班子全心投入,成立资政会领导小组,将资政主题分解为若干子课题,由主席会成员专班领衔;深度调查研究。制定调研方案,建立市、县政协联动协作机制,多次组织省内外调研论证,坚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切实做到方案不成熟不调研。精心撰写报告。各课题组报告反复多轮打磨,坚持不成熟不上会、建议不成熟不报送。今年,为了精准建言“宅改”,市政协组成3个专题组,8个县(市、区)联动协作,组织各级委员和专家,围绕宅基地“三权分置”、宅基地的退出、盘活存量资源等情况深入调研,走访了市内22个试点镇村,并赴江西余江、浙江义乌、四川泸县、海南文昌、河南长垣、山东禹城等6省十几个县第一批宅改试点地区考察学习,为的就是遍访名医、精准开方。

严把质量关带来了协商好成果。“民营经济”年度资政会上提交的政策落实、提升园区承载力、金融支持企业发展3份调研报告,引起社会广泛共鸣。“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资政会提出建设“大江北物流枢纽中心”的建言,被“十四五”规划吸收……一篇篇资政报告得到肯定,一个个资政成果被吸收采纳,一批建言相继被纳入滁州“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市委年度工作要点。

成效“显”为重。

放大资政会的品牌效应,让年度资政会成为凝聚推动滁州社会发展力量的大平台。创新会议形式。在注重提高发言质量的同时,优化协商议程,增加播放专题片、问卷调查分析、主题发言、委员提问、部门回应等环节,会议内容持续创新,协商氛围日益浓厚,会议成效显著提升。扩大会议影响。四年资政,年年邀请市委常委会班子成员、市政府领导班子、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会,政协汇报调研成果、委员提出意见建议、部门回应社会期待,滁州发展共识在资政过程中凝聚。

全市各界共同参与政协资政、助推滁州改革发展,受到人民政协报、安徽日报等媒体高度关注,在2021年“宅改”资政会上,人民政协报、安徽日报、江淮时报等媒体记者共同参会见证,人民政协报评论道:“这是一次超常规的资政会。”

在资政品牌效应下,四年来,市政协开展了各类专题协商近50场,围绕长三角发展战略、十四五规划等大事要事议政有高度;紧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疫情应急防控体系建设、脱贫攻坚、污染防治、亭满意营商环境等重大攻坚项目建言有深度;聚焦养老托幼、民生工程、村居整治、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难题协商有温度,件件参在点子上、说在关键处,专门协商机构水平和质量得到充分彰显。

以提案精品推动“办”的成效

提案不在多而在精,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协提案工作作出的重要论述和新要求。六届市政协始终把提案办理质量提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领衔督办重引领。把市委书记、市长领衔督办提案作为提案工作的一项品牌来打造,这是六届市政协的一项创新探索。2018年,市政协从立案的511件提案中,遴选5件重点提案,报呈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市委书记、市长高度重视,分别将“加快非织造新材料产业”“长三角全域旅游”作为领衔督办提案。同年12月,市委书记召开了“一号提案”办理协商会,现场听取提案办理情况汇报,拉开了党政主要领导领衔督办提案序幕。此后4年,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政协重点提案,市委书记、市长签批重点提案,并领衔督办重点提案形成了常态机制。

领衔督办的意义不仅仅在“示范”,4年来,书记、市长对督办提案全程参与、全程过问、全程跟进,政协提案在“全过程”中落地办实。目前,全市党委、政府、政协共同督办提案工作格局基本构建,一批难点热点问题有效解决,协商民主的最强音持续奏响。

立案交办重质量。不断推动提案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坚持高标准立案,六届市政协共收到提案1884件,立案1556件,立案率83.1%。这一数字背后,是六届市政协对“提案在精”的贯彻践行。为保证立案质量,市政协组织立案审查专班,建立了“分类初审-分组复审-集中终审”的三级审查立案程序,力求提案审查更加科学、精准。坚持高规格交办,每年初,政府、政协联合召开提案专题交办会,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向各承办单位交办政协提案,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委员与部门精准对接,形成了“党政重视、政协主动、部门联动、委员参与”的提案“大合唱”格局。

闭环管理重成效。努力从“答复了多少”向“落实了多少”转变。在“提”的环节上,开展提案撰写培训,引导委员精心选题,鼓励委员每年提交1件以上高质量提案。在“立”的环节上,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保障改善民生的优先、针对性强的优先、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优先。在“办”的环节上,制定提案办理工作流程,推动承办单位与提案人共同研究、共同会商,在现场看、实地办,切实增强办理实效。在“督”的环节上,每年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对市直承办单位开展联合督办,对办理单位进行考核,结果提交市效能办;对优秀提案和承办单位进行评选表彰,提、办双方主动性进一步增强。政协提案办理实现了由“软任务”向“硬指标”转变。

以讲堂创新拓展“聚”的平台

“社情民意大讲堂”是市政协的一块“金字招牌”,是收集民情民意、凝聚共识、服务发展的重要抓手,六届市政协不断探索创新,让讲堂里说的人群更多、听的范围更广、聚的共识更大。

“一月一讲”汇界别特色。建立了“界别月讲堂”机制,以市政协各界别政协委员为对象,由市政协主席、分管副主席牵头,市政协各专委会承办,每年组织各界别分别开展活动不少于一次,界别委员传声建言,履职积极性充分被调动,通过大讲堂呈现出活跃丰富、精彩纷呈的生动局面。

“专题开讲”让热点聚焦。各专委会结合工作特点、社会热点、重大事件,开展专题“大讲堂”活动。四年来,聚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脱贫攻坚、抗旱节水、防汛抗洪等克难攻坚的要事组织专题讲堂十几场,讲堂上的意见建议被整理编发成《社情民意》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仅2021年,通过专题讲堂报送《社情民意》29期,市委书记、市长签批了20期。

“电视讲堂”开民意之窗。先后围绕“打造大江北协同发展区”“抗疫促创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助力脱贫攻坚”话题,制作电视节目在滁州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家门口讲堂”解民生难题。为了进一步让大讲堂平台向基层群众中延伸,六届市政协探索了随时可讲、随地能讲的“家门口讲堂”。委员小组通过进社区,征求群众意见,收集民生议题,“听群众讲”定主题;就协商议题,委员小组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组织现场调研,就协商议题互动交流协商、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在社区搭建大讲堂协商平台,邀请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相关部门及街道负责人,到现场面对面沟通,经充分讨论协商,就问题解决达成共识,推动问题解决。“家门口讲堂”开讲以来,很好解决了一批如公厕移交使用、小区安装电梯、电动车安装充电桩等民生难题。

四年的高质量履职路,让“政协不仅要说得准、说得对,更要说得好、说得精彩”成为了六届市政协的共识。

“我们将持续用高品质协商、高价值建言推动政协品牌建设,让‘协商亭好’之花在皖东大地处处绽放。”市政协主席汪建中充满期待地说。

2021-12-30 ——六届市政协工作综述(下)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57626.html 1 3 用高质量履职擦亮“协商亭好”品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