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
第A01版:要闻

从“喝上水”到“喝好水”

——定远县城乡供水一体化打造农饮工程“升级版”

见习记者郑成雪 全媒体记者王 琼 通讯员王 文

上午10点多,定远县永康镇拂光村村民周开敏拧开水龙头,清澈干净的自来水汩汩流出,他清洗菜、肉、米,准备做今天的午饭。“现在不但水质更好,而且供水稳定,一旦出现什么问题,一个电话立即就有人上门处理。”周开敏告诉记者。

一座座水厂焕发新姿,一条条管网纵横交错,一股股清泉流进千家万户……近年来,定远县全面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建立全县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规划、建设、运营、服务、管理“五统一”城乡供水模式,建立16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自来水“全覆盖”,让80万农村居民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优质水,实现城乡供水“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该做法也入选了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典型。

破题“一体化”,喝上安全水

定远县地处江淮分水岭,多为浅山区和丘陵岗区地形,缺水易旱。

在周开敏的记忆中,2007年以前,家里用的水都是井水,杂质多、有味道,“洗菜、洗衣服倒不妨碍,但烧水喝就比较苦涩,水壶里经常结上厚厚一层水垢。”周开敏一般会用明矾沉淀一下再烧,但即便如此口感依然很苦。2007年以后家家户户都通上自来水后,水质明显提升,用水也很方便,但最大的烦恼是停水、报修等问题。

2007年以来,定远县积极引入社会投资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缓解财政投入不足的难题。截至2019年,全县共建16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供水规模达14.3万吨,实现自来水“全覆盖”,基本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随着城乡居民用水需求量的增加,原有自来水厂供水能力不足、供水保证率不高等问题逐渐凸显,居民生活用水水质得不到保障。“社会投资人不愿意也无能力投入较大资金进行维修养护、更新设备、改进工艺及管网维护,导致供水水压、水量不足,供水保证率不高,群众投诉较多。”定远县水务局农饮工程负责人胡运涛告诉记者。

如何破题?2019年7月,该县全面启动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成立国有企业定远县城乡水务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统一负责全县城乡供水事务。历经8个月的清产核资与重组整合,2020年3月,县城乡水务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与16家重组水厂社会投资者签订全资收购协议,投入资金1.16亿元,全资收回16家水厂中社会投资者个人股份和市场经营权,并全面接管运行,拉开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序幕。

“社会资本全部退出经营,回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民生属性、公益属性。由县城乡水务投资建设公司统一负责城乡供水事务,建立起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定远城乡供水模式,确保城乡居民喝上放心水。”胡运涛说。

完善“一体化”,喝上放心水

走进定远县永康自来水厂,现代化的自来水处理设施正在运行中。“每天可生产2.5万吨自来水,是目前定远农饮工程中生产能力最大的一座水厂。”定远县城乡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炉桥分公司经理李兵对记者说,该水厂是2010年投运的,水厂产权收归国有后,对整个水厂的处理设施进行提升改造,现在全部实现机械化,处理后的水质比以前更好。

据了解,该县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组后,推动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按照“政府主导、公益属性、城乡统筹、强化管理”原则,结合全县“十四五”供水专项规划,编制城乡供水统筹专项规划,建立系统化城乡供水体系。依据区域水源状况,以江巷水库为依托、以长江为补充水源、淮河为应急水源,对水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将全县科学划分为五大供水片区,整合原16家水厂资源,规划建设7大规模水厂,让所有水厂管网互联互通,实现城乡供水“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

“由以往城乡供水两个系统,到现在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水厂管道互联互通,实现了区域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了城乡供水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胡运涛告诉记者,为了让当时的贫困户都能用得上优质的自来水,为他们免去了300元每户的入户安装费用。截至目前,全县已有2.5385万户享受政策,累计补助资金761.55万元。

“刚接手时,每天都能接到居民的投诉电话。”李兵说,随着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的推进,农饮供水保证率全面提升,水质合格率从2019年的80%提升到100%,群众投诉率大幅下降,满意度大大提升。

升级“一体化”,喝上优质水

记者走进位于炉桥镇的定远县第三水厂,全自动化的机器设备正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原本浑浊的原水经过絮凝、沉淀等工序后,进入活性炭吸附滤池、清水池,最后接入吸水井、二级泵房。在二级泵房里,处理达标的净水将通过供水管网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千家万户。

作为全县城乡供水一体化“七大骨干”水厂之一,第三水厂占地123.8亩,总投资5.26亿元,设计总规模达20万吨。目前,一期项目工程日供水量为5万吨,保障炉桥、永康、能仁、七里塘、靠山等5个乡镇区域16万居民生活用水和县盐化工业园80多家企业生产生活用水。

“水厂全部水处理过程均实现了电脑远程控制监测,各项数据统一汇聚至中控室,中控室值班人员对水处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控制,既省时又省力。”李兵向记者介绍,水厂日常管理一般只需要3名值班人员,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记者走进中控室,大屏幕上滚动着各类数据和现场监控视频。“经过一系列工序,出水浊度一般在0.03至0.06NTU、色度为0,水质满足日常饮用水标准,甚至接近矿泉水的标准。”第三水厂运管中心主任郭守山边介绍边演示。此外,水厂还配套了污泥脱水系统,絮凝池、沉淀池的泥水汇入排泥池后,经污泥浓缩、脱水机离心脱水等工序,污泥含固率可大于30%,再外运进行固废处置,实现了全厂废水零排放。

第三水厂只是定远县打造“智慧水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定远县不断健全水质保障机制,着力打造“智慧水务”,实施城乡供水智能化建设,对水厂出厂水压、流量、浊度、余氯含量等数据开展智能化监测,对全县水资源进行智能调度。此外,定远县还建立水厂日自检、县水质检测中心月抽检和县卫生健康部门月巡检三级水质检测制度,实现对水源、生产、供水全程监控,切实保障群众安全饮水。

从水源头到水龙头,从“喝上水”到“喝好水”,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不断深入,供水网络不断织密,城乡居民共饮一网“放心水”成为现实。

2021-12-29 ——定远县城乡供水一体化打造农饮工程“升级版”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57552.html 1 3 从“喝上水”到“喝好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