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晋 群 本报通讯员陈 亮
在10月12日召开的市委人大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许继伟指出,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动滁州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履职尽责、开拓创新,聚焦坚持党的领导有新作为,聚力服务发展有新成效,聚力人民利益有新担当,聚力依法治市有新进展,聚力探索创新有新突破,形成了“一个聚焦、四个聚力”的工作思路,推动人大工作整体提升,多项工作得到全国人大或省人大的肯定,打造了有影响力的滁州人大品牌。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确保正确政治方向
市人大常委会始终牢记人大机关是政治机关,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常委会不断提高“政治三力”,围绕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3个方面25项工作,紧扣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制定9个方面任务清单,围绕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推出16项落实举措,不折不扣地把绝对忠诚体现在行动上。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特别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引领人大各项工作,转化形成“一个聚焦、四个聚力”工作思路,确保新时代滁州人大工作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坚守最高政治原则。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自觉将人大工作置于市委领导之下。制定实施《关于健全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的若干具体规定》,按照市委要求完成决定重大事项、依法任免、推进机构改革等任务,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始终坚持党委有部署、人大有行动,围绕“四个突破年”行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两重”行动、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等重大任务,及时制定落实方案,不断提高人大工作的政治效果,对全市改革发展稳定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坚持党组表率引领。按照“党组表率、党委担当、支部创优、党员争先”,主动拉升工作标杆,树立“实”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状态鲜明导向,建立“零失误、零延误、零差错”执行标准。
制定实施《重点工作重要项目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制度》,以实招力戒形式主义;届内新制定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等31项制度,落实党中央及省、市委决策的长效机制更加健全。党组会议专题研究推动优化营商环境、贯彻市委创建部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工作,压实责任链条;创建“四联共建”机制,各支部与其它单位基层党组织开展“联学理论、联建组织、联促发展、联解民忧”共建活动50多次,制定实施《强化“四联共建”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意见》,构建了一头连着常委会机关、一头连着群众的新平台。
坚持融入中心工作,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人大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委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围绕发展大局履职尽责,为滁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围绕大事要事体现担当。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连续4年先后对大气、水、土壤和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工作开展监督,出台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扬尘污染防治、城市绿化等法规,作出《关于促进绿色发展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和《关于实施餐厨垃圾处置管理的决定》,助力打好蓝天、净土、碧水三大保卫战。认真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配合南京市人大建立都市圈城市人大协作机制,同步作出《关于支持和保障南京都市圈共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示范区的决定》,开展3次代表跨区联合视察推动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加快建设,联合南京市人大跨区域开展《固废法》执法检查,并在全省各市首个邀请第三方对法律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法治方式推动加快一体化进程。
围绕营商环境综合施策。将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本届工作重点,听取审议了人力资源、招才引智、民商事审判等专项工作报告,落实“四送一服”中心任务,督促外事工作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滁州“荣誉市民”影响力,促进营商环境更加公平、透明、便捷。按照“双对标”要求,实施人大营商环境“组合拳”;全方位吸纳民意,广泛听取市场主体意见,聘请22名企业家直接参与法规起草工作,制定了全省首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链条监督推动,在全省首创“代表评营商、助力‘亭满意’”代表集中履职活动,收回有效问卷6500份,归纳代表意见建议1207条,选择10个方面问题开展专题询问,向市委签报、市政府通报4期监督结果,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通过交办督办为企业解决了一批实际困难,创造了“党委点题、人大解题、部门破题、监督阅题”工作机制,形成了合力攻坚新通道。
围绕经济运行加强监督。召开4次市人大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聚焦稳增长强化前瞻性研究,提出发挥资本力量、“四链”协同发力、加快打造应用场景等建议,助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关注产业发展,对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招商引资、制造业、旅游业等领域重点监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动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关注动能培育,围绕我市战新产业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区块链建设、科技创新等工作听取审议专项报告、开展调研视察,助力加快培育新动能;关注财政绩效,落实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多次审议金融工作专项报告,创新计划预算审查监督机制,依法审查和批准新增债务预算调整方案,加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监督,推动管好用好国有资产。
围绕治理效能厉行法治。认真履行推动宪法实施的法定职责,在全省首次作出《关于深入推动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的决定》,切实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围绕污染防治、营商环境、文明创城、文化保护等重点工作制定法规,创新开展立法后第三方评估,以立法引领和推动改革进程;加强法律实施监督,以条文为依据,以问题为导向,按照“问题部分不少于报告总篇幅三分之一”标准,对水法、动物防疫法等11部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力促相关法律法规在我市有效实施;带头做好民法典宣传贯彻工作,依法作出“八五”普法决定,持续开展“江淮普法行”活动,为正确实施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司法工作监督,分别作出决议支持和推动法院执行工作、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创新开展法官、检察官述职评议并将评议结果抄送省高院、省检察院,促进司法公正;聚力推进平安滁州建设,调研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动巩固扩大专项斗争成果;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与军分区联合促进《国防法》《军事设施保护法》贯彻落实,相关做法被《解放军报》客户端点赞,得到省军区肯定;围绕宗教工作开展执法检查、调研视察,推动提高我市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
围绕监督实效探索创新。创造性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建立“年初问安排、年中问进度、年底问结果”的“三问”监督机制,把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贯通起来,将“三问”结果向市委报告、向市政府通报,咬合监督闭环,建立了“问结果”约谈机制,与部门一起找准问题、找出对策,切实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同时叠加运用多种方式,开展专项工作评议,对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履职点评,增强了监督刚性。省委充分肯定:“滁州人大服务大局,实施有效的监督,建立年初、年中、年底的‘三问’监督模式,切实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