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4日
第A05版:专版

政协协商在基层活力迸发

——六届滁州市政协打造“协商亭好”品牌”纪实(下)

全媒体记者吕静远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把遇事多商量的协商氛围覆盖全市,让大家都了解协商、会用协商,觉得协商挺好,是六届滁州市政协长期以来的努力方向。

2019年以来,六届滁州市政协在全省率先建立乡镇(街道)政协委员召集人制度,创新开展“委员进社区、常委在行动”活动,被市委深改委列入年度改革工作要点。“两项改革”推进以来,在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两级开展政协基层协商活动1200多场次,助力党委、政府破解群众切身难题近千个,社会各界越来越认同协商、崇尚协商。2020年8月,《人民政协报》头版头条报道滁州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的实践探索。

2021年初,中共滁州市委出台文件,明确要求在全市打造融委员履职、服务群众、凝聚共识于一体的“协商亭好”品牌,搭建更加精准、开放、科学、高效的协商新平台,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建设。

“两个薄弱”亟待解决

“两项改革”应运而生

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将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是新时代市、县政协需要践行的重要使命。然而,市县政协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的“两个薄弱”长期存在,为解决乡镇没有延伸机构,也没有承接政协工作的具体人员等问题,2019年,滁州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乡镇(街道)政协委员召集人制度,为市、县政协参与基层治理搭建了新平台,该项工作在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被市委深改委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同时,市政协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积极跟进市委部署,依托召集人制度,结合委员履职,创新开展“委员进社区 常委在行动”活动,鼓励委员走进身边小区、社区,为民解难题、办实事,得到了省委第四巡回指导组的肯定。目前,这项活动在各县(市、区)全面铺开,委员进社区微协商、办实事取得较好成效,得到基层群众充分肯定,全市政协系统掀起了“基层热”,社区(村居)燃起了“协商火”。该项工作于2021年被市委深改委列入年度改革推进要点。

不建机构建机制

政协协商“扎根”基层

随着乡镇召集人制度和“委员进社区、常委在行动”活动的开展,“谁来召集协商”“在哪协商”“谁来带头协商”这三个突出问题迎刃而解,基层渐次点亮政协协商之火。

推动召集人常态化开展工作。一是建立季度现场观摩交流推进机制。从2020年开始,每季度现场观摩一个县(市、区),全市召集人到现场看、在现场说,在观摩中思考,在交流中学习。二是加大召集人培训力度。召集人制度建立以来,每年都举办全市召集人专题培训班,邀请全国政协、省政协专家授课,县(市、区)政协均建立了召集人常态培训机制,推动召集人上岗后快速进入状态。三是扩大召集人影响力。2020年以来,市政协把召集人列席全会作为制度性安排,同时安排召集人代表作大会发言;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市政协重要会议上,安排召集人发言;四是督促县市区党委、政府支持。市委连续两年在全市开展专项督查推动落实,有力促进了县市区进一步重视召集人工作,探索建立了“三同时”“三同步”等考核任用机制。目前,全市113个乡镇(街道)政协召集人全部任职党委副书记,符合条件的享受正科级待遇,极大地调动了市、县、乡三级政协人的积极性。

激励委员主动参与“委员进社区、常委在行动”活动。一是委员分布动态管理,将住滁城的236名市政协委员,分成18个委员小组,与琅琊、南谯街道召集人协同开展履职。二是委员活动系统备案。依托政协履职APP系统,委员每次到乡镇(街道)社区参与协商,由委员自动将协商内容、协商成效,上传到市、县两级政协委员履职考核系统备案,做到委员参与基层协商“一键清”。三是委员表彰通报激励。自2020年起,将委员参与基层协商情况通报表彰,纳入市政协全会的规定议题。四是规范“微协商”流程。建立了“群众点单、委员买单、协商解单、跟进查单”“四单闭环”协商流程,推动遇事会协商、协商能成事。各县(市、区)政协积极跟进开展,有的将“委员进社区”拓展为进企业、进校园;有的依托自身特长建立了特色工作点;还有的建立了定期与群众谈心议事机制……委员们在基层“各显神通”,为群众纾难解困,取得了良好实效。

百姓关切及时回应

“协商亭好”深入人心

“两项改革”开展以来,委员们切切实实为群众解决了诸如公共厕所移交、消防栓维修、居民出行难等困扰的难事,获得了党委政府认可,老百姓点赞,“协商亭好”品牌在“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过程中实现了全覆盖,获得了好口碑。

在县乡,召集人“召”、委员“议”、群众“商”,成为基层治理“新风尚”。

2020年4月,南谯区将施集镇井楠村选作该区农村宅基地和闲置住房盘活利用改革试点,推进过程中,部分农户不愿意配合,产生了矛盾。得知这一情况,施集镇政协召集人立刻组织政协委员,实地开展密集调研走访,挨家挨户了解农户想法,总结提炼出10多条助推“宅改”工作建设性意见,反映了村民心声,及时化解了矛盾。最终,赵洼和大雷村民组村民绝大部分赞同改革方案,形成了宅改“井楠模式”。街道辖区企业招工难、留人难,亟需稳定的工人;社区内“全职妈妈”有闲暇时间、有工作诉求,却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在琅琊区扬子街道永阳社区,这样的“两难”局面引起了政协委员的注意,经过实地调研走访和沟通协调,扬子街道政协委员组委员、新江玻璃厂人力资源部总经理胡娜联合扬子路小学设立“妈妈班”,采用弹性工作制,妈妈们可以灵活掌握上下班时间,招、求“两难”变成了双方“共赢”……

在滁城,18个委员小组进社区、微协商、助治理,成了协商一线的“轻骑兵”。

万桥新苑已入住居民近千户,居民晨晚练时找不到地方上厕所,已配建好的公厕因种种原因不能使用,十分不便。2021年1月,市政协万桥社区委员小组得知这一情况,立刻协调市重点处、市环卫处、市住建局、南谯区住建局、金鹏建设集团、同乐街道、万桥社区、万桥新苑居民代表等开展“万桥新苑公厕移交微协商”,在协商中明确了公厕移交、运营维护管理等相关事项,这场“微协商”不久,公厕就完成了移交投入使用;龙蟠街道龙蟠南苑小区有近万居民,小区内电瓶车充电桩数量较少,很多居民“飞线”充电或者把电瓶车推到楼上充电,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2020年5月,市政协龙蟠南苑社区委员小组走访了解该情况后,经协商,由铁塔公司免费为小区安装充电桩,充电桩的规范管理由社区物业负责,并建立电瓶车安全充电的长效机制,确保小区安全充电。同年9月份,价值近30万的450个端口的智能充电桩、94部电梯的监控设备顺利安装完毕……

几年来,通过“微协商”,一批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得到解决,切切实实为党委、政府排了忧、解了难。群众渐渐体会到了政协委员能办事、政协协商能成事,“协商挺好!”大家由衷地称赞。

建立季度现场观摩交流推进机制。从2020年开始,每季度选择一个县(市、区)现场观摩,看亮点、看案例、谈体会,推动全市乡镇(街道)召集人在观摩中思考、在交流中学习。

2020年8月8日,《人民政协报》头版头条报道滁州推动政协协商参与基层治理的实践经验。

建立召集人年度培训常态机制。每年举办全市召集人专题培训班,邀请全国政协、省政协专家授课,推动各县(市、区)都建立了召集人常态培训机制。

2021年9月17日,市政协兰天社区委员小组,赴兰天西区安置小区,就安置小区物业管理、疫情常态化防控进行现场“微协商”。

2021年4月,明光张庆君委员工作室组织社区居民就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问题开展“微协商”。

2021年6月,琅琊区丰山街道政协召集人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小板凳”议事。

2019年6月14日,全省首个村级委员工作室——凤阳李锦柱委员工作室揭牌。

2021-12-24 ——六届滁州市政协打造“协商亭好”品牌”纪实(下)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57390.html 1 3 政协协商在基层活力迸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