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7日
第A03版:综合新闻

“绿色银行”托起致富梦

周人峰 全媒体记者李邦军

冬季是农闲时节,然而在南谯区施集镇龙蟠村却是一派忙碌景象,一棵棵长势喜人的麻栎树间,山场承包人章恒柏正带着村民穿梭其中进行冬季管护,水肥管理、病虫防治、山林防火……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这一片麻栎林可是我们村的钱袋子啊,既发展了产业带动了村民就业,又增加了大家收入,真是我们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啊。”章恒柏乐呵呵地说。

章恒柏承包这片山场已有15年,往年山势陡峭,遍布杂树和石块,发展大规模经济林种植难度较大。今年,听闻南谯区大力培育“三树一苗”产业,对麻栎、薄壳山核桃等经济树种都有政策补助,且土壤性质非常适合麻栎在此种植,在区林业专家的指导下,章恒柏将以前效益低的杂树清除,陡峭的山体改造成适宜麻栎种植的山地。

“麻栎在施集镇种植历史悠久,经济价值高,可以用作栎碳原料,也可养蚕。”施集镇林业中心站站长刘帮勇说,今年南谯区对麻栎栽植这块有奖励政策,新造田每亩奖励500元,林农栽植麻栎的热情非常高涨。

据了解,南谯区地处北亚热带,非常适宜麻栎树生长。麻栎具有造林容易、易成活、生长快、萌芽再生能力强和材质优良的特点,是开展香菇、木耳、灵芝等食用菌培植最优质的基质材料,又是野外放养柞蚕、烧制最安全健康的“菊花炭”主要原料,其发展空间大、产业链条长,是生态经济结合十分紧密的树种。

位于南谯区大柳镇曲亭村的凤胜食用菌合作社,是一家以优质的麻栎为原材料,以香菇、木耳、灵芝制种、种植、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其香菇园内,几十位当地农民正在食用菌大棚里忙着采摘香菇、装入塑料筐,随后运送到冷库储藏。

合作社领头人胡胜是地地道道的当地农民,16年前在浙江打工学得食用菌栽培技术,2008年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回乡创业,在当地就业创业、精准扶贫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南谯区有丰富的麻栎人工林资源,用麻栎做菌棒成本低、产出多、品质好。”胡胜介绍,目前,合作社拥有产业基地210亩,联栋大棚3000平方米、钢架大棚200个,年产香菇、木耳300万棒,除了本地专门门店销售外,还远销江苏、上海等地。在近年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过程中,胡胜带领合作社培训扶贫对象330余人次,巡回指导扶贫农户400余人次,并立足南谯、辐射到周边全椒、来安、明光等地,利用麻栎资源使贫困农户纷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新路。

“麻栎是兴林富民、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完美结合的理想树种,也是江淮地区最具特色和发展潜力的新兴生物质能源产业。”南谯区林业局局长梁英俊介绍,近年来,南谯区主动搭建平台,与长三角地区科研机构、农业企业联手开展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发推广,激活沉睡的林业资源,发展生态富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截至目前,该区已建立麻栎林基地35万亩,年产值达20亿元。建立国内一流的栎类树种基因库,发布麻栎育苗造林和炭用林培育2个国家行业标准,申报科技创新成果12项,审认定良种9个,并开发出炭用林、大径级木材、炭材两用林、果用经济林、无性系种子园、炭蚕复合经营等6个栽培模式,探索出了麻栎产业发展的“南谯模式”,成为国内麻栎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经营的领航者。

2021-12-17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57009.html 1 3 “绿色银行”托起致富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