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7日
第A01版:要闻

文明滁州,新风拂面幸福来

——我市纵深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综述

全媒体记者张开兴

驻足亭城街头,车水马龙秩序井然;漫步琅琊山下、清流河畔,风景如画心旷神怡;置身“七十二条半巷”,人间“烟火”温暖弥漫……一幅幅画面、一个个片段,每一个点滴都折射出这座城市在“文明”接力赛中的点滴变化。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更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徐徐展开2020年的时间卷轴,记录下让450万滁州人为之沸腾的一幕,滁州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梦想一举成真。

越过一山,再攀一峰。

2021,滁州以新阶段再出发的勇气,秉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宗旨,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工作,从“争创模式”转变为“巩固提升模式”,由“创建文明城市”升华至“建设城市文明”,推进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再上新台阶。

砥砺奋进,春华秋实。一年来,横下一条心、铆足一股劲的滁州人,在迈步“守护金牌”“擦亮金牌”的新赛道上,谱写了城市发展、百姓幸福的生动新篇章,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文明新风润泽城乡,“文明”正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根植于每一位市民心中。

让亭城更宜居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群众过得更幸福。

我市坚持把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的理念体现在时时、处处、事事上,围绕“人民满意”,解决好群众关心、基层需要、社会关注的“急难愁盼”,在提升城市功能品位上狠下功夫,把资源和精力放在群众最期盼的事上,让创建成果真正惠及广大群众。

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开展新一轮入户走访,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抓好民生工程和为民实事,切实将文明创建的“责任清单”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文明创建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实施北大街、金刚巷两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修缮工程,目前正在有序推进中。全市完成管网改造51.1公里,市本级管网排查完成1650.3公里。滁州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统筹海绵城市建设和韧性城市建设,城市体检工作已基本完成。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持续实施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提升,打通各类“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已完成紫薇路北延上跨清流河桥、敬梓路、沿河路、菱溪路改造工程一期、上海路快车道提升改造等28.8公里道路。聚焦缓解市民出行难、停车难问题,对天长路、丰乐大道等3处停车场,结合道路退让空间进行提升改造,建设滁州学院会峰校区地下过街通道和凤谯路人行天桥,完成部分安置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和有序开展安置小区电梯改造提升项目。围绕“处处见绿、时时见花”目标,对城市公共绿化进行提档升级,完成中都大道绿化提升,正在实施西涧路与龙蟠大道交口、东坡路与南谯路交口等五个道路节点绿化提升。

……

市民感受着文明创建带来的变化,也感受着参与其中的幸福。

聚焦“老旧住宅小区”这一文明城市创建的重点、难点、痛点,我市一方面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居住环境,一方面开展老旧小区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聚焦环境卫生、绿化养护、设施设备等方面,破解住宅小区环境整治难点,保障小区出行安全、环境清洁。

推进棚户区改造,完成征收面积约62万平方米。全力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市本级琅琊区光明园、南谯区博园小区、滁州经开区逸夫小学宿舍楼等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全部完工。深入推进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建设工作,全市已有570个物业小区、149家物业企业、137个业主委员会成立党组织。其中市本级已有427个物业小区、67家物业企业、89个业主委员会成立党组织。今年以来,市本级各“红色物业”党支部通过协商、议事会等形式协调解决涉及居民切身利益问题1000余起。

不断深化创建工作、巩固创建成果,滁州,正以文明为帆,向幸福下一站迈进。

让滁州更善治

全国文明城市,是全体市民的共同荣誉,全民参与共建共享,是这个城市最美的风景。

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让最美的风景常在身边,我市从长效机制常态化推进上着力,抓住治理末梢,下好绣花功夫,不断提升文明城市治理精度,努力让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营商环境“双对标”,城市治理水平亦向长三角一流水平对标看齐。各级各部门对标相关标准要求,结合职责职能,在沪苏浙城市中找各自领域的先进标杆,在城市道路、市容市貌、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城市停车、交通秩序等方面学先进、出实招,努力打造“滁州经验”“滁州品牌”。

安全、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是一座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

由市交警部门牵头,开展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宣传,组织开展“五个一”进驾校宣传活动60多场次、文明交通“美丽乡村行”系列宣传活动25场、交通安全“七进”宣传活动82场次,发放文明交通宣传图册24万份,开展“大直播、大宣传”活动20次,引导市民文明出行成“文明风尚”。

城市环境关乎市民幸福指数,在城市建设中,构筑“天蓝、地绿、水净、城靓、人美”的生存环境,让广大市民真切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向“不文明”说不。制定《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重点整治随地吐痰、随手乱丢烟头垃圾、打喷嚏咳嗽不掩口鼻、不文明养犬、“牛皮癣”小广告、乱涂乱画及乱倒泔水等6类典型不文明行为。

让“背街小巷”美起来、靓起来。结合街巷长制“十有十无”标准,重点围绕管理秩序、环境卫生、破门经营和街巷文化等四个方面,全面提升街巷环境和功能品质。截至目前,启动了长青巷等10条背街小巷综合整治。

作别“油烟污染”。开展全覆盖无死角摸排,全市共计摸排餐饮经营户2011家,已全部安装净化设备。推广完善餐饮经营“一户一档”制度,建立管理台账和问题库,督促整改销号。

营造良好经营秩序。坚持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集贸市场和背街小巷严管,点、面结合抓好常态管理。对于校园、集贸市场、商贸综合体周边等管理热点、难点,全部纳入网格包保。教育引导流动摊点进疏导点、进农贸市场经营,规范疏导点。进一步完善“门前五包”责任制,明确了“五包”范围和具体内容。

更加高效的治理、更加暖心的服务、更加和谐的生态……滁州,正以文明为底色,绘就幸福新画卷。

让皖东更有“德”

创城,让滁州更文明。文明,让生活更美好。

一直以来,滁州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发展,积淀城市文明,培育城市内涵。

群众聚集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开展到哪里。我市聚力盘活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现有资源,规范阵地建设,优化功能布局,提高综合使用效益,形成中心、所、站、点四级阵地体系。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135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其中天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28个中心(所、站)获评五星级中心(所、站);全市依托居民小区搭建文明实践点1380个,建成建设路社区水石嘉园议事长廊等特色示范点 85个,市县125个部门与社区(村)结对共建红色纪念馆、科普教育馆等124个文明实践活动阵地;市总工会依托市职工活动中心,在全省地级市率先成立市新时代职工文明实践中心。

依托这些阵地资源,一场场干货满满、惠及群众的文明实践活动接连不断,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也让滁州的文明实践焕发了勃勃生机。

截至目前,全市实名认证志愿者101万人,志愿服务组织5847个,志愿服务项目总数10万余个,累计服务时长1796万余小时。实施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层宣讲“百千万”工程,选拔100名左右的骨干宣讲员、1000名左右的基层宣讲员以及10000名以上的宣讲志愿者,打造了“群众身边不走”的文明实践宣讲队伍。

重点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开展“文明实践日 快乐星期天”“周五一小时 扮靓我的家”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2.2万余场次,累计为民办实事1.3万余件。

志愿服务天天见、日日新、长流水、不断线,在久久为功的执着追求里,在融入了百姓鲜明的期待中,亭城滁州,前行的脚步更有了磅礴的“文明”力量。

见贤方能思齐、崇德才能向善。在《滁州日报》等媒体常态开辟“德耀皖东”“榜样”等专题专栏,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树立鲜明的时代价值取向,彰显社会道德高度。对全市1491名市级及以上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建档立卡,做到“一人一档”,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开展常态化教育引导,激励先进典型不断引领文明风尚,弘扬社会正气。

累计42万名干部群众以不同方式踊跃参与道德模范推选活动,评选马义民等30组38人为第七届滁州市道德模范,其中涌现出的义教助学三十载的九旬老党员严明友,把论文写在乡村振兴热土上的大学教授张子军获评第七届安徽省道德模范,严明友获评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礼遇道德模范,让德者受尊,让最美精神传递、最美文化生根、最美事迹动人,加快建设向上向善大美滁州。

对严明友等148名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的先进模范给予31.5万元的一次性物质奖励。为11265户好人授信总额9.04亿元,其中236户好人用信1.01亿元。优先推荐方怀成等20名好人担任“两代表一委员”。邀请好人、道德模范代表潘超等人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等重大节庆活动130余次。组建“德耀亭城”道德模范好人志愿服务队,切实发挥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关爱困难模范典型、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公筷公勺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

先后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和抗疫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宣讲和故事汇巡演宣传208余场,累计受众15000余人,推动学习宣传进机关、进学校等“七进”,实现传统媒体、新媒体、社会媒介宣传全覆盖,新创作了微电影《种子》、情景剧《热血写芳华》、黄梅戏《雷锋的哥方怀成》、诗歌《致敬“安徽好人”孙学军刘胜梅》、散文《巧遇“中国好人”兰家萍》等文艺作品20余部。

……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以城市精神塑城市之魂,以文明行为提升城市品牌。奋进的滁州,“文明”不仅为皖东大地提供丰富养分,更为现代化新滁州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道德滋养,推动滁州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发展中的滁州,行进中的文明,滁州,正以文明铸魂育人,让城市向美而生。 (本版图片由市文明办提供)

“建党百年庆华诞 重阳九九聚邻里”第六届邻里宴暨家庭文明建设主题活动

开展“使用公筷 反对浪费 垃圾分类”文明实践活动启动仪式

“爱满亭城 情暖重阳”——滁州市2021年“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活动

“低碳生活,绿建未来”全国低碳日主题骑行活动

2021-12-17 ——我市纵深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综述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57001.html 1 3 文明滁州,新风拂面幸福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