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包增光)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围绕秸秆收储、利用和保障三大举措,积极探索建立全域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促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今年,我市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约440万吨,产业化利用率达51.4%,预计全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2.6%。
构建体系强收储。构建“乡镇有标准化收储中心、村有固定收储点”的“1+X”秸秆收储体系,全市共建设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98个,实现粮食主产区乡镇全覆盖,年收储能力达150多万吨;建成临时堆放转运点1091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主体示范强利用。坚持外招内培,今年引进11家科技含量高、技术成熟、带动力强、经济效益高的秸秆利用项目落地,资金达12.1亿元;全市共培育年规模500吨以上秸秆产业化利用企业126家,其中利用量超万吨4家;成功创建1个省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示范园;预计全年主要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利用量达212万吨、占总量51.4%。
要素聚集强保障。聚土地要素,积极盘活闲置房屋和村集体建设用地,为示范主体解决用地需求;聚资金要素,制定出台激励奖补政策,今年共拨付省级以上资金5247万元、市县财政配套资金3410万元,兑现秸秆利用机械设备购置补贴约3200万元;聚技术要素,全市共提炼总结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19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