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庭松 应育嵘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更关系到全体国民的切身利益。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合力奋战。近年来,中国光大银行滁州分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系列讲话精神,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统筹协同机制建立、绿色金融发展、自身绿色低碳转型和履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持续探索发力,形成了一批实践成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滁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献出“光大力量”。
绿色金融支持凤阳林业项目
光大银行合肥分行史付民行长一行赴滁州分行调研指导绿色金融工作
深入企业开展走访调研
绿色金融支持濠河治理项目
出实招助力“碳中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同时强调要加大对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光大银行滁州分行积极行动,一方面及时传达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监管机构关于绿色金融重大决策部署;另一方面加强全行统筹协同,在集团及总分行领导下,建立全行绿色金融统筹协同发展机制,拟定绿色金融项目下资产负债总体规划,配置专项业务资源,推进全行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以市场化方式为“碳中和”目标提供投融资支持。
准确把握,做好认定。何为绿色金融?按照《关于印发<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的通知》等监管要求,绿色金融范围应限定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相关经济活动。光大银行滁州分行准确把握绿色金融概念和内涵,对各类客户按照承担环境气候和社会风险大小,实行分类认定、分类管理,防止出现绿色项目资本空转和“洗绿”等问题。
完善布局,加强指引。发展壮大绿色低碳产业,积极支持具有技术优势、成本优势、财务健康、发展基础好、产业链配套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客户群体,加强对清洁能源、新材料及新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支持,支持低碳、清洁、节能、高效等绿色低碳技术突破及产业应用。
建立体系,强化联动。建立集团、银行和附属机构之间的定期沟通机制和信息沟通共享渠道,实现高效协同。为符合条件的绿色金融项目提供“商行+投行+资管+交易”等综合化产品和服务,扩大融资渠道。完善“碳中和债”的承销配套机制,提高绿色债券发行的成功率,加大绿色债券投资力度等。
强化创新,丰富产品体系。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探索开展绿色票据、融资租赁等业务;创新绿色信贷支持模式,积极探索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绿色权益担保方式,拓宽绿色金融服务范围;积极参与国家和区域性绿色发展基金,探索发起设立绿色产业发展基金,丰富绿色债券品种。探索涉及家庭和个人方面的绿色金融产品。
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结合自身情况简化绿色金融授信前置程序,对入选重点支持名单、正面清单的清洁能源项目开辟准入绿色通道,取消授信前置审批。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支持绿色产业链供应链,提高授信审批效率。
同时,做好绿色金融业务的统计管理和配套系统建设,提高统计工作的便捷性和准确性,满足绿色融资动态监测统计,实现系统可追溯、可查询的监管要求。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正面激励,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强化风险评估管控
强化对环境和气候风险的识别。贷前调查环节主动收集与环境气候相关客户信息,如客户的能源使用模式、碳排放水平、碳足迹和减排策略等。
加强对环境气候风险前置审核,认真把好授信准入关。信贷投向政策明确低碳优先原则,将绿色环保、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碳排放等气候环境因素纳入全行信贷和投资业务的重要准入评价。建立健全信贷、投资评审的“环境影响评估”环节机制,评估气候环境变化对客户经营、资产负债和抵质押品价值可能产生的影响。结合“负面清单”等措施,严控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等领域,以及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风险、技术工艺落后的企业融资和项目建设,积极支持推动传统产业低碳改造升级。遵循经济金融规律,坚持审慎稳健的经营理念,不组织运动式信贷投放。
加强对存量金融资产的环境和气候风险排查力度。密切关注化石燃料相关的转型风险,分析降碳带来的成本收益及流动性变化,全面审慎评估环境变化和“碳中和”转型对全行信贷资产影响。全面梳理高碳资产,逐步降低高碳相关资产比重,优化存量资产结构。在监管机构指导下,建立健全环境气候风险评估体系,推进环境风险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工作。
加快提升环境气候风险的监控分析智能化、可视化水平。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加强对具有环境气候高风险因素的行业、地域、客户监测预警,着力提升风险监控分析的智能化、可视化水平,定期形成全面、详细的环境风险报告。高度关注绿色项目杠杆率过高、资金被挪用等可能存在的风险,支持客户制定碳中和过渡性计划,促进实现支持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
强化绿色融资全生命周期的穿透式风险管理。将环境气候和社会风险信息纳入客户评级和贷款风险定价,及时做好资产质量分类管理及处置预案,强化绿色融资的穿透式风险管理。严格落实“三个治贷”“两个一律”,巩固资产质量保卫战成果。对于贪污受贿、失职渎职等问题坚决严肃查处。对符合尽职免责条件的,树立正面示范导向,激发基层机构和人员服务绿色金融的内生动力。
带头践行节能减排
将“低碳”因素嵌入银行自身碳足迹管理,通过反对浪费、提升资源和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废弃物排放等积极减排举措来降低运营中的碳排放。厉行勤俭节约,节水节电,净盘用餐,推广使用节能环保的照明、空调、热水热力等新产品、新耗材,做好垃圾精细分类管理,降低单位能源资源消耗。推动“绿色办公”,推进无纸化会议办公、无纸化会议、无纸化培训,减少一次性办公用品消耗,加强办公耗材等资源回收。推动“绿色管理”,实施采购绿色化、运营节能化、管理数字化,将低碳绿色发展指标纳入对外采购的准入标准。推动“绿色生活”,鼓励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
实践案例
案例一:凤阳濠河项目
濠河是凤阳的“母亲河”,两千多年前,庄子和惠子的“濠梁之辩”就发生在濠河岸边。多年来,由于上游地区大量石英砂加工企业无需排放尾泥尾砂,造成河道淤积、水体破坏,过水不畅、水质下降等问题凸显。为治理濠河水环境,凤阳县自2015年起分阶段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光大银行滁州分行自2020年起与凤阳县濠河治理相关企业积极对接,该行多次前往上级行就项目进行反复沟通,最终成功批复授信2.3亿元。自2020年4月第一笔贷款投放以来,该行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近期预计再次投放0.6亿元,为濠河治理提供持续“动力”。截至目前,濠河治理工程已完成四期,疏浚河道46.13公里,清淤尾泥尾砂约500万方,新建护坡护岸4.7公里,项目建成后,濠河可发挥防洪、灌溉功能,叹儿湾水库可恢复蓄水库容200万立方米。
案例二:凤阳白云山林场项目
光大银行滁州分行得知凤阳县某公司准备谋划种植经济林,行领导带领公司部员工多次去凤阳和企业商谈融资方案,和省行行领导多次汇报该项目情况,联合省行信用审批部进行项目平行作业,项目可研、项目合规性材料均由该行参与完成。根据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该笔贷款于2020年12月至今共计发放2.68亿元,为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增加了当地农民就业和收入。
案例三:全椒县稻虾共养项目
全椒县某公司向光大银行滁州分行申请项目贷款用于全椒县稻虾共生项目建设,该行于2020年9月和12月分别对其发放项目贷款8000万元和8500万元。目前,全椒县龙虾养殖面积达到30万亩,位于安徽省第二,全县已创建二郎口镇、银花家庭农场两个国家级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区和两个省级稻虾综合示范区,该模式下兼顾粮食稳定、渔业增效、农民增收,水产养殖与农业种植有机结合的成熟模式,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案例四:滁河治理项目
滁州某公司向光大银行滁州分行申请项目贷款3亿元,用于滁河防洪治理近期工程(南谯区段)项目建设,该行于2017年1月03日发放贷款2.7亿元,建设内容主要为滁河干流(南谯区段)位于滁河中游,起始点为南谯区乌衣镇大同圩新河口至黄圩乡大芦庄。堤防长17.5 公里,内圩(撇洪沟)堤长22 公里,圩堤总长39.5 公里,穿堤建筑物34 座,其中泵站11 座,涵闸23座。堤防保护区总面积50.21km^2,耕地面积4.283 万亩,保护区人口2.2万人。项目完成后可使南谯新城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为促进南谯新城的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品位,打造旅游度假区提供了水体依托,项目的实施对于南谯新区乃至滁州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向工作在一线的公安战警致敬
走访企业了解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
与企业开展座谈会,了解发展前景和融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