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明
近年来,市司法局创新发挥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职能,积极探索构建具有滁州特色的“矛盾不上交”工作体系;探索深化“公平、专业、高效、便民”的金融、商品房、物业等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强健经济又好又快运行血脉。今年以来,全市金融、商会、物业等人民调解委员会接受群众及企业咨询12000余人次,开展本行业本领域矛盾纠纷排查5723次、发现矛盾纠纷1162件,受理矛盾纠纷6709件、调解成功5215件,其中金融纠纷266件、协议金额3991.73万元,商品房预售(买卖)纠纷133件、协议金额13060.8万元,物业纠纷4816件、协议金额9215.6万元。
坚持以人为本 激活创新发展源动力
市司法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握新时代矛盾纠纷复杂化、专业化发展趋势,针对金融、商事、物业等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多发易发实际,在全省率先成立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商会调解工作逐步形成“滁州经验”,受到多方好评和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通过调解有效解决企业间矛盾纠纷,节省了经济、社会、时间等成本,自2018年6月商会调解工作开展以来,市县两级商调委接待企业家咨询26000余人次,登记受理矛盾纠纷9382件,调解成功7381件,其中商品房预售(买卖)纠纷427件。2020年5月和9月,滁州市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天长市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先后成立,在全省较早推动建立健全覆盖面广、适应性强、高效便民的金融纠纷调解组织体系,受理化解小额纠纷、金融借贷、保险理赔等金融保险领域矛盾纠纷,促进全市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物业纠纷调解组织始终坚持“第三方”工作独立性,不护短、不偏袒,建“缓冲带”防矛盾激化,树立公开、公平、公正、专业权威的良好形象。
坚持多方参与 打造多元解纷滁州特色
市司法局加强与法院、公安、信访、住建、人民银行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分级分类整合资源、健全机制,与多部门联合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诉调对接工作的规定(试行)》《关于全面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物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落实调解组织人员、经费、场所、机制“四保障”,持续提升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止纷息诉能力。
截至目前,市县两级相继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03个,聘请专职调解员311名,实现矛盾纠纷重点、多发领域全覆盖。2019年10月,市司法局会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重新构建滁州市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市物业纠纷调解结合“网格化管理”,采取村(居)调委会摸排疏导、乡镇(街道)调委会就近便民、市县物调委(调解中心)专业止纷等多渠道、多层次调解工作架构。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受理物业纠纷15442件,调解成功11045件。
坚持工作创新 集聚为民服务新动能
借力“互联网+”,发挥“12348安徽法网”一网通办优势,今年以来,市司法局积极推动纠纷在线化解,接受在线调解咨询预约1126件,进入调解程序341件,调解成功263件。鼓励和引导金融、物业、商事等13类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和镇乡(街道)调委会借助“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实现网上委派、指导调解、司法确认“三合一”和在线调解范围全覆盖。落实“最多跑一次”,主动融入“皖事通办”便民服务,实现移动终端在线查询调解组织、调解员及调解产品;推出损害赔偿、生产经营等17类调解产品供群众网上预约调解,并对调解办理不同阶段进行联网查询。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持续发力,提升皖苏接边地区矛盾排查化解能力,成功联合调处涵盖劳务、民间借贷、生产经营等矛盾纠纷1017件。
此外,市司法局还及时总结全椒县矛盾调解中心成功实践,持续推进县级矛盾调解中心建设,基于“统一受理、分类调解、多调对接”,将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集聚至调解中心,实现“力量整合、资源集约、信息共享、专业赋能”,为人民群众提供“综合性”“一站式”调解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