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08日
第A03版:副刊

九道湾上换新天(上)

□贡发芹

明光池河九道湾,九道湾过到抹山。

淮右巨川池河自南往北流经明光城西,自马岗至抹山段俗称九道湾。所谓九道湾乃是一个约数,据我查阅史料和实地考察,这一段池河长约20公里,右边有傅家湾、许家湾、沈家湾、张家湾、戴家湾、韩家湾、史家湾、柳家湾、朱家湾,左边有蔡家湾、毛家湾、卞家湾、江家湾、解家湾等。家家故事多,湾湾诗意浓。

1952年开始,九道湾流域翻身得解放的革命群众的热情被充分激发了起来,九道湾上兴起了一轮又一轮热火朝天的围湖造田运动。直到二十世纪70年代末,不到20公里的河段两岸,先后筑起了曹庄、沈湾、板桥、后薛、马岗、西高、西潘、东潘、坝西,五一(李老九)、华昌(蔡岗圩内)、大兴、五四、洪庙、戴湾、人民、蔡岗、史湾、柳湾、卞湾等20多处圩堤,抹山北首的焦城湖也被筑成了焦城圩。滩涂变良田,上下都喜欢。但九曲池河,原来狭窄的河床更加狭窄,弯曲的河道依然弯曲,招致上游3470平方公里多水面积的山洪常来明光城下遛弯。围湖造田虽然增加了不少种植面积何粮食产量,也因此埋下了不少隐患,积雨频来,内涝不断,凶猛的河水多次决口漫堤,淹没农田,阻塞交通。

有鉴于此,当时的县委县政府不得不将治理池河九道湾的工程列为政府的重点工作。1990年11月,全县10万民工浩浩荡荡齐集九道湾,5000多台车辆、机具开进九道湾。九道湾上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电机轰鸣,欢歌阵阵,白天红旗招展,夜晚灯火通明,场面盛大,空前壮观,震撼人心。在1979年夏季池河公路桥之下一段裁弯取直工程基础上继续裁弯取直,理顺水道,新开挖4公里长护城河,新疏浚6.2公里的主河道,新修筑20公里两岸防洪堤,一个冬天之后,明光水利史上一大壮举顺利完成,九道湾得到了全面治理,自古以来的地理自然状态一改原先的模样,旧貌彻底换新颜。

然而,九道湾刚取直几个月,就迎来了300年一遇的1991年千里长淮特大洪灾,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想,新修的池河大堤横遭浸满,未能达到预期防洪目标。此后,大堤又经过多次整修、加固、拓宽、增高,近年又实施了內坡与顶部硬化,九道湾蛟龙终于被降服,顺应了人民的意愿。1998年、2003年、2020年淮河流域特大洪水泛滥期间,九道湾两则堤坝安然无恙。很多人饶有兴致地漫步到池河大堤之上,观览洪水被指定在350多米宽的河道上顺势北去,犹似闲庭信步,不再担忧。

一个多世纪前修筑的津浦铁路后来延伸为京沪铁路横贯九道湾,自京沪线至抹山段九道湾裁弯取直后,长达8公里的池河东堤外的滩涂形成了一个带状滨河湿地,湿地上溪壑纵横,水汊交错,坑洼密布,杂草丛生,野生植物异常茂盛。部分城市污水注入其中没有去处,经常有人偷偷前来倾卸生活及工业、建筑垃圾,这里成了明光的“龙须沟”,异味熏人,蚊蝇滋蔓,终年无人光顾。

本世纪20年代初,明光城市开始实施“东进、北扩、西连、南限”规划,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城市建设西连到池河岸边,全面彻底治理明光“龙须沟”的任务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市政府的议事议程。结合民调和专家论证,方案逐渐科学明朗,在距离池河东堤约300米处修筑一条南北走向的双向六车道大道——滨河大道,将滨河大道与池河东堤之间的明光“龙须沟”打造成滨河湿地公园,取名九道湾。此举优化生态,变废为宝,深得民心。

由于穿越明光城的北京至福州的104国道也横贯九道湾,将城下的九道湾隔成南北两块,九道湾公园也就分为南园和北园两个区域。

京沪线池河铁路桥至104线池河公路桥区域为南园,面积25万余平方米,由戴湾圩小区碧桂园开发商代建。因系开发遗留下来的边角和修筑池河大堤取土形成的坑洼,形状不规则,地势不平坦,于是就因地制宜,随坡取景,因势利导,依坎造型。小桥卧波,错落有致;亭台重叠,雕栏玉砌;水池勾连,鱼戏青莲;彩路迷离,恍若隔世;柳影婆娑,绿意舒展;桂枝摇曳,碧色氤氲;春夏花香四溢,秋冬草木葱茏;漫步田园河滩,闲情悠然;赏读山水小品,逸趣横生。盘桓其中,憩坐随意;回归自然,乐在其中。 (未完待续)

2021-12-08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56260.html 1 3 九道湾上换新天(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