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06日
第A05版:来安新闻

补齐短板,让乡村教育不再弱

苗竹欣 陈秋琼

“每一个身影,同阳光奔跑,我们挥洒汗水,回眸微笑;一起努力,争做春天的骄傲,懂得了梦想,越追越有味道……”

11月25日,来安县施官镇职业中学的校园里热闹非凡。一曲《我们都是追梦人》拉开了来安县施官职中第十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序幕。优美的舞姿、动人的旋律、脍炙人口的小品描绘着孩子们“激扬青春”的美丽梦想,新建的教学楼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新的3层教学楼已经建设完工,预计明年开年就能投入使用。搬到新的教学楼后,办学条件越来越好,我们的校园也会越来越热闹了。今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我们特意安排在新建成的教学楼前举行,让学生家长和前来观看的群众也能看到我们学校的变化。”孙校长激动地说道。“这么多年,学校只有一栋2层教学楼,教室简陋,和城里的教学环境差距很大。新教学楼的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老师可以随时根据教学内容延伸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说起5年前的学校,孙校长显得有些不好意思。“简陋的水泥操场坑坑洼洼,一场雨过后,操场上到处都是积水,孩子们上体育课一不小心就会打湿鞋袜。因为教学环境、师资力量和城里学校差距比较大,很多当地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最多的时候,每年有十几名学生办理转学手续。”

2018年,在县教体局和施官镇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建成15000平方米的塑胶操场,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台应有尽有,学校绿化面积达33%。办学条件好了,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如今,该校在校人数已经达到了220多人。

看到学校的变化,家住施官镇桥西村的张欣宇家长选择将在县城私立学校读初一的孩子转了回来,欣宇的爸爸说:“孩子小学一直在施官镇上学,但考虑到镇上的教室和教学设备简陋,担心时间长了对孩子的成绩有影响,就转到了县城,这学期回来看了看,发现镇上的中学不仅有了宽敞的操场,新建的教学楼,还配套了一系列的电子教学设备,这条件可一点也不比县城的学校差啊。”据了解,去年至今,施官职中已经接收了12名县城返流学生。

促使家长们做出返流选择的背后,是来安县近年来为补齐农村教育短板,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所做的努力。2016年以来,该县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累计投入4.2亿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校区建设、校舍维修改造、薄弱环节能力提升等项目,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

与此同时,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也不断加强。2016年以来,该县共招考202名优秀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培训教师1.6万人次,其中接受国培计划培训2500人次,省培、市培2000人次,重点培训乡村教师。“除了各种培训之外,还定期有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我们学校来听课,或者给我们上示范观摩课。”施官中学教师魏联迎说,县里组织的与县直对口学校“手拉手”“结对子”“一帮一”等联合教研活动,让他在教学上有了不少新想法。

“为了让更多优秀人才愿意到农村任教,我们坚持给农村学校吃‘偏心饭’。”来安县教育体育局人师股负责人介绍,该县通过发放农村中小学教师乡镇补贴,职称晋升、评优评先以及绩效工资分配向农村教师倾斜等方式鼓励县城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目前,1959名乡村教师、218名支教教师坚守在边远、艰苦的农村地区,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2021-12-06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56034.html 1 3 补齐短板,让乡村教育不再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