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组宣
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启动以来,南谯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要求,突出“三个先行”,强化“四个到位”,严把“五个关口”,高质量推进换届工作。截至11月13日,全区63个村、24个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全面完成。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共449名,村、社区党组织委员平均年龄是38.96岁、38.87岁,较上届分别下降8.04、2.13岁;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为43.09岁、42.58岁,较上届分别下降6.91、5.42岁;大专学历234人,本科及以上学历103人。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班子结构更加合理,能力素质更加过硬,引领发展功能显著增强,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城乡美、百姓富”的新阶段现代化新南谯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突出“三个先行”。一是调查摸底先行。以镇(街道)为单位成立11个工作组,对全区87个村(社区)开展地毯式摸排,重点做到“六个摸清”,精准掌握现状,逐一分析研判。区委常委带头“包乡走村入户”,镇(街道)严格落实班子成员包村联户制度,累计走访谈话2520人次、召开座谈会75次,充分听取基层党员群众意见。二是整顿转化先行。倒排软弱涣散村(社区)2个,坚持先整顿再换届、不整顿到位不换届。按照“一村一策”制定整改措施,采取区领导联系包保、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直接包保、镇(街道)党(工)委其他班子成员驻点包保的“三包一”工作机制,传导压力、精准施策,全面清除换届选举风险点,高质量完成整顿验收工作,保证换届工作顺利进行。三是任期审计先行。按照“先审计,后换届”原则,集中开展任期审计。对全区87个村(社区)“两委”班子任期内的全部资产、财务收支、村级项目建设及债权债务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对村(社区)“三资”管理和重要事务、重点工程、重大支出等进行重点审计,理清账目,晒出家底,让群众心里有个“明白账”。
强化“四个到位”。动员部署到位。区委书记亲自安排、调研督促换届工作,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审核把关区级换届工作实施方案;及时召开全区换届工作动员大会,要求组织和民政部门细化工作安排,明确具体任务和完成时限,倒排时序抓好推进。组织领导到位。明确区委书记负换届工作第一责任,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负直接责任,区镇两级党委书记分别担任区镇两级换届领导小组组长;实现督查指导全覆盖,区级成立以11个区委常委为组长的换届工作督查指导组,镇(街道)成立以党(工)委班子成员任组长的87个督查组,加强对换届工作的督查指导。业务培训到位。区镇分级组织开展换届选举工作培训,实现参与换届人员培训全覆盖。印发全区换届工作实施方案,配套下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团委、妇联等选举方案以及换届纪律、资格人选把关、疫情防控、档案管理、换届工作评价办法等9个文件,编印区级换届《指导手册》,统一制定选举办法、流程图等模板。宣传引导到位。开展“五个一宣传”,即发放一张提醒卡、开展一次专题学习、开展一次警示教育、组织一次谈心谈话、开展一次换届承诺;印发换届纪律宣传折页等资料,利用应急广播对换届纪律全覆盖宣传,确保知晓率、谈心谈话、签订承诺三个百分百,确保换届风清气正。
严把“五个关口”。一是严把人选关。采取发布公开信、上门拜访、电话邀请、自报自荐、群众举荐和组织推荐等举措,拓宽用人渠道,招纳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等108人。二是严把联审关。组织17家部门对照人选标准和“十不选”,实行“一站式”审核,建立健全报送反馈机制,全区累计审核573人。三是严把考察关。区、镇联合成立11个考察组,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档案审核、集体面谈等方式,对初步候选人“推选一个、考察一个”,同步建立“一人一袋”档案。四是严把质量关。建立“一村(社区)一信息、一镇(街道)一数据、全区一张图”作战机制,坚持挂图作战,把换届工作细化分解25项具体工作任务,一周一提醒,一周一调度,逐项推进落实;累计下发工作温馨提示、周提醒等5次,下沉镇(街道)、村(社区)督导指导123人次,倒逼进度。五是严把程序关。选前,制定流程图和参考模板,“教科书式”规范步骤。选中,现场讲解示范样票,规范选举场所,专人测温,全程录像、全程签字。选后,统一做好规范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