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泽明
今年3月份以来,凤阳县充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精神,借助“红色”力量,宣传教育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乡村振兴工作源源不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挖“深”红色资源。实施“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工程,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深入梳理凤阳县境内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以小岗村、梅氏三杰、士敏烈士、凤阳山淮南抗日根据地、滁州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凤临党小组等典型,收集整理、汇编整理50个最具代表性的红色精品故事编印成书,进一步丰富红色凤阳史实;组织编写《中国共产党安徽省凤阳县历史》(第一卷、第二卷)《中共凤阳县100年大事记》《凤阳红色记忆》《凤阳抗日烽火》等,制作党史学习教育“凤阳乡土教材”;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记录小康工程”大事记,全方位记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上传省平台大事记信息约7万条。
建“新”红色阵地。依托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先进事迹陈列馆和“当年农家”,讲述新中国改革开放史、小岗村改革发展历程以及党和国家三农政策,以鲜活的事例开展党性教育、国情教育。创新建设“一镇一馆”,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线,围绕本地抗日战争、防汛治淮、知青岁月、农村改革、乡村振兴5大板块,新建打造乡镇特色党性教育馆,进一步提升党性教育实效。目前,15个乡镇党性教育馆已全部建成,并对外开放,形成了“1+5+N”的党性教育基地布局。在乡镇办公区、群众活动中心打造党史文化墙(长廊),将党的重大历史事件通过标志性历史图片配上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按时间顺序排列,使党的发展历史一目了然,便于群众学习。综合利用VR技术、光影成像、全景3D等现代科技手段,在3个社区打造沉浸式党性教育馆,把丰富的红色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鲜活的教学资源,优化学习教育体验。
设“丰”红色课堂。该县融媒体中心开辟“凤阳红色印记”专栏,讲述凤阳峥嵘历史;开展“百年辉煌路 启航新征程”全县党史学习研讨会、党史知识竞赛,增加宣传趣味性。打造20个以“重温红色经典,共述爱国初心”为主题的“红色书屋”,统一采购红色经典书籍4400余册,组织参加“红色读书会”“经典诵读会”等活动的社区党员、群众超过3500人次。办好“社区党校”,采取“菜单式+配送式”授课方式,通过自主选课、按需配送。依托红色阵地,广泛开展“童心向党”“学党史 祭英烈”“缅怀革命先烈 追思红色记忆”“红色讲坛”“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主题党史学习教育,让红色课堂覆盖到群众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讲“活”红色故事。分别组建“县领导宣讲团”“党员领导干部宣讲团”“百姓宣讲团”三个宣讲团,并从安徽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聘请24位教授、副教授和讲师,成立党史学习教育专家宣讲团,以地方党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党史宣讲,面向全县长期开展“四史”宣讲,帮助党员群众更直接地触摸党的历史脉搏、更直观地感受党的伟大功绩,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更走心。以“请进来,送下去”的授课模式,邀请大包干带头人、辖区老党员、老专家和各类先进模范等,为社区“量身定做”党课,组建“微讲团”。据统计,全县共举办各类红色故事宣讲16000余场,参与宣讲选手1900人,近80万干群现场聆听,230多万人次观看融媒体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