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益全
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中都的雨惹人喜爱。乘着斜风,轻快地抛着梭,织出一层银灰的薄雾,以柔柔的湿润簇拥着悠然踏行的身影。翠绿的女贞、香樟树和艳丽夺目的月季,在细雨微风中,显得更加生机勃勃。风潇洒地吹来,又俊逸地飘去,银灰的薄雾就像魔术师手中的纱巾,每揭开一次雾纱,就变幻出几许新绿、几座园亭、几条阔道、几多楼层,几多长街的繁星……
高耸于楼头的各色霓虹灯和大街的路灯,在迷离恍惚中闪烁着无数则莫辨开头和结尾的故事。相约的恋人用伞撑起一片小小的天地,在雨中织起一缕缕炽热的情丝。伞影渐渐远去,在湿漉漉的路面洒下一地柔情。吊塔、脚手架和搅拌机以新的态势日夜作业不停,水泥、钢筋和砖石被赋予崭新的意义。
微雨霏霏,一切都那么清新而实在。又一条新大道通车,又一座新公园建成,又一个新小区拔地而起,新楼笑纳新人,新店吐纳五光十色的人流。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厚重中透着清新。老城墙虽历经600多年风雨沧桑,往日巍峨壮丽依然可见一斑,大气而优美的环境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云霁街牵着大明门,穿过洪武公园横贯东西,连接着鼓楼和钟楼。明中都皇城与其东南的鼓楼和西南的钟楼呈三足鼎立之势,遥相呼应,蔚为壮观,搭起了凤阳“四色旅游”板块的宏阔架构,成为连接凤阳老城和新城的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信步于云霁街,晨钟暮鼓仿佛在耳边回荡,把人带到悠远的意境之中,空灵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中都古城的沧海变幻。由老城区和新城区构成的凤阳城,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江淮大地上。受淮河文化的涵养和孕育,这座碧汪汪、翠生生的凤阳城,弹奏着错落有致、优美和谐的旋律。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凤阳城的雨,一直在我的心中挥洒。
记得30多年前,我初来凤阳城时,心中也是漾满纷纷细雨的。狭窄的街道两旁大都是破旧的低矮平房和部分两层楼房,三层以上的楼房几乎看不到,人们懒散地行走在狭窄而凌乱的街道上,眼前晃动的是较为单调的色彩。
二十世纪初,我到小城定居,也是细雨蒙蒙。原先低矮破旧的小房子被新式楼房所取代,在宽阔整洁的水泥街道两旁,店铺一家挨着一家。走在被雨水冲刷一新的大街上,望着眼前五颜六色的人流,心中充满一种特别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凤阳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环境越来越美,基础设施愈发齐全,不禁让人刮目相看。很多游子归来,都说凤阳变得都让他们陌生了,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他们作为帝王之乡、花鼓之乡、改革之乡、石英之乡、曲艺之乡人的骄傲和自豪。
几年前的春节,我带领旱船花车队到新城区居民休闲广场进行庆新春踩街表演,演着演着,天空慢慢地飘起细雨,但感觉不是太冷。我们没有因下雨停止表演,在细雨中表演还别有一番情趣呢!于是,我写了一首《新年雨中观花灯》,“大年初一闹花灯,宽阔广场喜气盈。狮舞龙腾兆国泰,锣鸣鼓荡祈年丰。和风漫拂姿潇洒,细雨轻飘意纵横。此景此情足可慰,帝乡豪气壮乾坤。”帝王之乡新年元日的雨是如此多情,怎能不撩起人们的遐思、化作漫漫诗意呢?
我虽住城里,但工作在乡镇,所以晚上回城不多,大部分住在镇上。秋日的一天晚上回城住,晚饭后出去散步,城市的夜景让人诗情涌动,“惯住乡间久,回城欲乱眸。长街灯彩灿,广场舞姿柔。畅望情难了,沉吟意未休。鼓声犹在耳,豪气壮崇楼。”我想,每一个住在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城市中的人,感受着这灯火通明不夜城的别样风情,豪气都会油然而生的。
中都的雨啊,纵然四时变幻,总是清新淡雅、韵味无穷。城市生活的车轮在雨中运转不息,尽情演绎着无限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