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杨读俊 贾松涧
南谯区近几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和关于“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谱写出一幅幅生动感人的双拥华章,为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九连冠”目标、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和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聚焦顶层设计 健全工作机制
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极为重要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区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组,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和部队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印发工作要点和创建细则,明确重大节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常态化开展“双拥在基层”。研究出台《南谯区双拥模范单位创建管理办法》,坚持“创在平时”“评在平时”,以制度机制固化和促进双拥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构建党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和谐局面。
聚焦强军目标 保障拥军支训
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全力为驻军部队提供保障、当好后盾。成立支训办,建立拥军支训协调机制,及时协调驻训部队,做到支持强军实践不讲条件,助力练兵备战不计得失。积极配合驻地某部做好移防工作,人大每年组织视察《军事设施保护法》实施情况,跟踪问题整改;政府帮助部队解决道路交通、日常饮用水和医疗卫生等实际问题;每年进行实兵实弹演习时,当地镇村配合做好演练区管控,组织森林防火力量和医疗救护人员待命救援。
聚焦全面服务 化解后顾之忧
始终把解决军人后顾之忧作为全区双拥工作的重中之重,深挖所有资源,解决军人后顾之忧。
铺平“后路”。坚持“阳光安置”,四年来安置退役士官77人至市区事业单位和优质国企,安置军转干部34人到行政岗位;探索“直通车”式安置,将有技术专长的4人安置到对口单位。
稳住“后院”。四年对口就近安置随军家属13人,解决17人就业。区企向省爱国拥军促进会捐款近14万元,区直机关组织76个党支部帮扶76个困难军人家庭。开展“关爱功臣”活动,慰问市区最美退役军人32人次,4名患重病退役军人获医疗救助8万元。
呵护“后代”。区优质学校每年均为现役军人子女预留30个入学名额,做到军人子女入园入学可以任选学校和班级。四年来解决现役军人子女和烈士子女入学入园165人。同时探索帮带培养措施,让孩子安心高兴、家长放心满意。
聚焦体系建设 维护军人权益
按照“五有”和“全覆盖”,组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区12家中心(站)首批有9家获评“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
常态化开展新兵入伍“四尊崇”,退役返乡“五关爱”,日常关怀“六必访”活动,切实解决服务优抚对象“最后一公里”难题。四年来,累计发放各类优抚资金4100余万元,为义务兵家庭和优抚对象累计发放优待金2400余万元。丰富“爱心送进光荣门”内容,为233名优抚对象免费采购轮椅、冰箱、洗衣机等,为88名失能半失能优抚对象提供一对一家政服务;每月为重点优抚对象送达资金发放明白卡,为2015名重点优抚对象免费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设立500万元退役军人专项资金和100万元困难退役军人关爱基金,用于帮扶军人家庭特别是困难军人家庭和边海防官兵家庭。及时解决退役军人合理诉求69例,在全省首批次完成489名退役士兵社保补缴。
聚焦双拥共建 厚结鱼水深情
大力营造拥军崇军氛围,鼓励适龄青年踊跃参军报国。四年来,全区共征集兵员378人,大学生新兵入伍比例为95.8%,征兵工作连续四年荣获全市第一。全区荣立一等功1人,二等功2人,三等功48人,“四有”优秀士兵181人,落实奖励金71.2万元。对立功获奖的现役军人,敲锣打鼓上门送喜报和奖金。
探索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双轮驱动”拥军优属新模式,全区各地各单位与驻地部队签订双拥共建协议,为驻军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广泛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推动拥军工作走深走远走实。区服务业企业打造现役军人驿站11家,每天为军人免费提供22间标准房;建设“双拥一条街”,首批吸纳30余家拥军商户和门店,为现役军人提供优惠服务;打造拥军大平台,首推25家商超、加油站、医院对现役和退役军人及烈军属提供优惠价格和便利服务;打造金鹏控股集团非公企业退役军人服务站样板,充分释放社会热情和潜能。
子弟兵也把驻地当家乡,以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以造福当地人民为宗旨,积极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回报第二故乡。踊跃参与当地乡村振兴、捐资助学、文明创建、应急抢险等任务,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子弟兵,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国防绿;对机关事业单位开放部队军史馆、荣誉馆,选派立功英雄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开展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用实际行动谱写一曲曲拥政爱民的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