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近年来,凤阳县府城镇通过产业振兴让百姓口袋“鼓”起来,还千方百计繁荣乡村文化,为小康生活增色添彩。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筑牢乡村振兴之基。为更好服务群众,该镇高效整合资金,加快补齐短板,提升硬件设施,抓重心,做示范,并不断向村、社区延伸。2014年建成的县图书馆总投入5500万元,建筑面积达7410平方米,藏书40万册,日均接待读者1000余人次。2020年,县图书馆再次与楼南社区合力打造首个新型文化综合体——城市阅读空间“文华书房”,服务面积约75平方米,有图书、绘本阅读、电子阅览和自修等多功能区域,藏书3000多册,期刊40余种,集阅读、活动和休闲为一体。青少年们在浩瀚的书海中徜徉,接受书香文化熏陶。
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推进乡村文化繁荣。金秋时节,楼南社区志愿服务广场花鼓声声,歌声悠扬。文化惠民工程“送戏进万村”为居民呈现精彩的视听盛宴,营造文明、健康、欢乐、和谐的文化氛围。今年以来,该县文化民生工程“送戏进万村”累计在府城镇各村、社区巡回演出30余场,放映公益数字电影189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该镇不断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举办经典诵读、“我们的村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36场;更新图书1400余册,600余个农村应急广播终端维护运行,疫情防控、新冠疫苗接种、秸秆禁烧和文明创建等信息播报快捷方便。
传统文化底蕴十足,培铸乡村振兴之根。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府城镇组织开展多场非遗创作展演。钱杆子舞、凤阳花鼓舞变身健身操,成为街头巷尾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锻炼方式,在晨、晚练点和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每天数千群众参与。
该镇吸纳有奉献精神和文体技能社会人士,把“送文化”变成“种文化”,精心培育非遗传承人、乡村文化带头人,支持群众自办文化。“姑嫂情”“老苏赶集”等30余支志愿服务队常年活跃民间,成为文化宣传的重要生力军。
打造“文旅融合”钥匙,解开乡村振兴“密码”。春节前后,该镇大王府农博园里,一排排整齐的田垄里,鲜红饱满的草莓散发着浓郁果香,吸引四面八方游客慕名而来。该园占地面积1280亩,集观光采摘、垂钓、乡村民宿、文旅、购物、研学、教育培训和康养特色一体,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全省十佳旅游农庄,带动周边群众近百人就业。
今年以来,园区开展志愿服务30余场,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累计产值1200余万元,为村民带来收入60余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益10余万元,达到乡村振兴经济、精神文化领域“双丰收”。
(陈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