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滁州面临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政策效应集中释放,我市“承东启西”“双圈互动”,区位交通、空间资源、生态环境等优势进一步彰显。未来五年,我们要实现“5688”目标和“五五”愿景,必须坚定不移强实体,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我们要做强制造业。要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完善产业链“链长制”,强化“多链协同”,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产业集聚集群,着力构建“6+10”先进制造业体系。要大力发展战新产业,深入推进“三重一创”建设,支持市级战新基地申报省级基地,推进光伏、智能家电产业基地申报国家级产业集群。要抢抓国家改革新三板、设立北交所等机遇,做好企业上市工作,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持续推进“千亿技改”“千企升级”“千企入规”。
我们要做优服务业。要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着力构建“4+5”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商贸流通、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四大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推动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五大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性高端化延伸。要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融合型服务业龙头企业。
我们要做大数字经济。要实施数字经济促进工程,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打造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数字滁州。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和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上云”赋能,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园,推进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要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超前谋划布局5G、物联网感知设施、高速智能信息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为培育数字产业、发展数字经济筑牢基础。要推进智慧滁州建设,加快大数据中心、城市大脑等项目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实体兴则经济兴,实体强则经济强。面对新一轮区域竞争,稳住了实体经济,就稳住了发展的根基,就有了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底气,就一定能谱写出新阶段现代化新滁州建设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