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包增光)农歌会现场,一位64岁的老大爷,手里捏着节目单,对着精彩的节目连连点头,啧啧称赞。滁城市民刘维才,是历届中国农民歌会的“铁杆粉丝”。他说:“越来越精彩的农歌会,是滁州发展的一个缩影。”
面对记者采访,刘维才从2008年第一届中国农民歌会聊起,从人民广场、农歌会广场等处的舞台布置谈起,讲述令他记忆深刻的主持人、演职人员,以及一场场精彩节目的独特之处。刘维才告诉记者,他有幸三次到现场欣赏农歌会,其他五次虽然没能到现场,也通过电视节目进行“补习”。“我在滁州生活了40多年,一届届农歌会的举办,反映出滁州人民物质条件的改善、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
“仓廪实而知礼节,农民是大家的‘衣食父母’,农民工为我们盖出了高楼大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那一双双粗糙的大手。”刘维才动情地告诉记者,“中国农民歌会就是礼赞农民、礼赞劳动的舞台,在这里能够听到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也能看见欣欣向荣、民富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