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18日
第A06版:专版

踏歌奋进谋发展 重任千钧再奋蹄

——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苏滁日出

张霆慧 崔彪 束勇

抢抓机遇、强力推进招大引强;合力攻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创新驱动、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帮扶帮办、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中新苏滁高新区”)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要素保障、优化环境、改革创新为支撑,千方百计扩总量、提质量、增效益,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五年来,园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2位数,多年位居全市前列,其中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外贸进出口总量年均增幅分别达到44.7%、102%、111%。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战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0.2%。规上工业数从2016年的15家增加到86家,规模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不断提升。自2016年起已连续五年进入安徽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前20强,2020年位列全省第十,获评“长三角共建省际产业合作示范园”。今年以来,中新苏滁高新区不负韶华,破浪前行,经济社会稳中向好。1至7月,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2%。

鱼尾狮公园

苏州公园

永臻科技

达亮电子

清流路

苏大天宫科技园

招大引强实现突破 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近年来,中新苏滁高新区围绕“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专精特新”,全力做好“筑巢引凤”和“腾笼换鸟”两件事,组合推进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建强多元服务,招商引资工作亮点纷呈。截至目前,已签约引进工业项目超240个,引资近700亿元,来自沪苏浙地区项目数和投资额占比分别为73.3%和65%。引进达亮电子、维益食品、太平洋科技等外资项目55个,遍布三大洲11个国家(地区)。

创新思维推动项目招引。发挥以商招商效应,五年来累计招引项目超60个;发挥基金招商作用,通过基金公司取得高质量项目线索30余条,签约项目12个。主导参与设立11只基金,规模达94亿元,累计出资14亿元,撬动22亿元基金投资园区项目,吸引11个、总投资168亿元的项目落户。与中新集团共组10亿元的产业招商基金,共引进151家总部经济,实现税收近1亿元,首家外资中国区域结算中心埃万特中国贸易总部项目落户园区。

此外,为了加快项目的落地、投产,中新苏滁高新区按下项目建设“加速键”,千方百计促开工、全力以赴赶进度,坚持所有项目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盘点,主要领导牵头,全员下沉一线,冲锋在前,星恒电源、达亮电子、永臻科技、博石高科等重点项目提前竣工投产,太平洋科技、华源科技、日泰紧固件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产业项目既要有“量”更要有“质”。为实现项目更实、质量更优,园区加快转变产业发展理念,在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全面对接苏州工业园区,无缝承接长三角先发地区优质产业转移,四大主导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多点支撑作用逐步凸显。在今年新招引项目中,上市公司及上市筹备期企业投资项目占42.8%,细分行业领军项目占25.7%,独角兽及瞪羚项目、科技小巨人项目占17.1%。截至目前,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装备制造、医疗健康项目数量占比分别达到18.8%、22.1%、34.6%、15%,主导产业契合度超90%。此外,园区还引进科技孵化器、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项目23个,占比9.6%。全面推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确立医疗健康产业为首位产业,促成市政府与省药监局合作共建中新苏滁高新区医疗健康产业园,签约引进东方医疗滁州生命科技产业基地项目。

创新创业风生水起 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2021年9月10日,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总决赛落下帷幕,来自全省各地市的34家成长企业和16家初创企业参加决赛,滁州13家企业参赛,其中中新苏滁高新区5家企业获奖。

科技是强盛之基,创新是进步之魂。近年来,中新苏滁高新区始终将“高新”底色放在重要位置,将“创新”发展作为不竭动力。加大对骨干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的培育支持力度,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聚力创新平台建设。搭建苏大天宫科技研发产业园、云谷天汇人工智能孵化产业园、华普亿方创业大学、工投中科院创新院、网来云商五大创新平台,制定出台《关于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在项目申报、人才招引、研发费用等30个方面给予企业创新创业支持,累计兑现各类扶持资金8600余万元。

聚力创新主体培育。支持星恒电源、博石高科、寒锐钴业等一批企业同中国科学院、中国机械总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20余家大院大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目前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省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数字化车间1家,3家企业获批省首台套,1家企业获批(国家)行业标准。意特利获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专项、省科技重大专项,沛愉包装、中佳自动化获省科技进步奖;获批高新技术企业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1家,完成省科技成果登记超182件。

聚力创新人才招引。园区通过刚性招引和柔性招引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引进博士及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才122人。获批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个、市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6个。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企业发展如鱼得水

为推进园区上市企业培育工作,助力更多价值成长型企业对接资本市场,中新苏滁高新区倾力打造“上市企业培育计划”系列活动。今年9月14日,首期“资本市场实战训练营”开营仪式暨首场专题培训在苏大天宫科技园拉开帷幕。 

上市企业是衡量地方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尺,也是园区努力培育和服务的重点目标。打造系统化、体系化的上市培训课程,将促进园区企业的产业、融资对接,搭建企业家交流朋友圈,为园区企业在资本市场扬帆起航积蓄力量,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首场专题培训课上,园区邀请了国元证券投资银行业务总部高级副总裁王兴禹和凡敏企业管理服务(苏州)有限公司资深讲师梅森作为特邀专家为企业家学员授课指导。学员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今后,园区企服中心也将不断总结创新,丰富“资本市场实战训练营”的内涵和形式,帮助更多园区企业以资本促创新驱动发展。

“中新苏滁高新区资本市场训练营项目”只是近年来园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始终被当成激发活力和发展动力的重要抓手,园区多举措打造营商环境“着力点”,积极创优“亭满意”营商服务环境品牌。

围绕“省心”强服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在全市率先试点企业网上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开通网上办事大厅;深化市场监管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组建苏滁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建立企业用工“周转池”,与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设立“苏滁班”,开辟省外“三基地四院校”,解决企业用工难稳岗难。开通27路公交车,协调优化8路、22路公交线路,布局公共自行车网点35个,解决企业职工出行难。

围绕“省钱”降成本。今年6月份,园区与国网安徽综能、中新春兴签订了综合能源项目合作协议,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储能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全省首家与国电安徽能源销售公司签订直供电协议,持续优化园区能源结构,提高园区能源综合利用率,全面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制定出台“惠企五条”和“惠工助企十条”,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组建专班开展银企对接,帮助96家企业达成意向信贷金额12.3亿元,已获批7.12亿元;园区建发公司首次发行的13亿元公司债票面利率为近7年来安徽同级别、同期限的首次发行利率最低。

围绕“省时”提效能。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审批流程再造,推行“事不过夜、7×24小时不打烊”,实行土地、规划、建设同步审批,电子化办理率、受理当日办结率均为100%,18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企业立项备案、工商注册类行政审批、建设工程类行政审批、企业不动产登记等事项办理时限均压缩到1个工作日以内,环评审批办结时限压缩到10个工作日。

产城融合加快推进 宜居宜业魅力苏滁

今年4月19日,园区跨清流河第三座大桥——九梓大桥开工建设,据悉,该项目起点为苏州路,终点接创业南路,全长1547米,大桥主干路为双向6车道,计划2023年6月1日完工,建成后,将便于中新苏滁高新区与主城区的联系,有效缓解清流河现有桥梁通行压力。

7月18日,连接来安、滁州、全椒快速通道的重要节点工程——滁州大道跨清流河大桥正式竣工通车,标志着滁州大道实现全线贯通。滁州大道跨清流河大桥是中新苏滁高新区第二座跨清流河大桥,它的建成通车不仅为清流河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还对缓解琅狮大桥交通压力,优化路网结构起到重要作用,大大缩短“滁来全”三地的距离,推动市域一体化发展。

近日,位于中新苏滁高新区CBD核心区的苏滁科创中心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园区将以此为平台,吸纳包括南京在内的周边科研院校的高素质人才,全方位、多层次拓宽创新渠道,为入驻科创中心的企业提供充足的技术和人才储备。

……

近年来,中新苏滁高新区围绕“高端、品牌、外资”开展全方位、全球化招商,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承载力,满足企业和居民多元化需求,园区正积极推进CBD区域商务办公、商业综合体、全民健身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产城融合新城区。

基础设施拓空间。“春夏秋冬”4座主题公园已建3座,鱼尾狮公园、清流花谷成为来滁旅游热门选点和网红打卡地。建成景观绿化面积210万平方米,新开工绿化90万平方米。先后建成道路、河道100公里、绿化200万平方米。

公共配套再完善。在功能配套方面,第四污水处理厂进入调试阶段,时代金街邻里中心等项目即将投入使用,配套建成蓝白领公寓、标准化厂房、邻里中心、安置房等综合服务设施200万平方米。在文教卫方面,苏滁医院建成投入使用,苏州外国语学校、上海兰卫高端医学检验检测中心等一批长三角地区优质教科文卫资源先后落户。

商住开发快推进。园区常住及就业人口从“十二五”末的1万人增长到5万人,园区先后引进碧桂园、苏高新、力高、文德、金鹏等知名房地产开发商入驻园区,累计开发商住地块21个,用地约3000亩,建筑面积约460万平方米。

民生事业齐发展。坚持党建引领,依托社区区域性党建联盟推进基层治理全面进步。文明创建方面,建成全省首家建筑工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推行“1+1+1+X”小区楼栋管理模式等。基础设施改造方面,完善十五分钟生活圈项目设施建设等。社会治理方面,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园区、办、村三级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推动信访积案有效化解,解决农民工维权诉求等。民生事业方面,社区基础医疗设施建设完成,残疾人保障、劳动保障循序开展等。

征程万里风正劲,奋楫扬帆再出发。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园区将坚持党建引领,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等重要机遇,以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全力追赶超越,绘就园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华美篇章。

太平洋科技项目

大王公园

上市企业培育计划之资本市场训练营

引入苏州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星恒电源(滁州)有限公司

2021-09-18 ——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51632.html 1 3 踏歌奋进谋发展 重任千钧再奋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