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13日
第A07版:明光新闻

构筑坚实免疫屏障

——明光市疫苗转运一线见闻

张 洋

【题记】在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工作以来,有这样一群人,把疫苗从滁州接运回明光,然后再马不停蹄奔赴到17个乡镇街道,19个疫苗接种点,一一配送。从5月到目前,累计出车90余次,行程近3万公里,配送疫苗近80余万剂,肯定地说在明光注射的每一针新冠疫苗都来自他们的转运。他们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疫苗快递员”。明光市疾控中心孔凡娟、朱江就是这样一群人的代表。

日前,记者跟随着孔凡娟、朱江的脚步,走进“疫苗快递员”的一天。

“孔姐,制冷系统运转正常。”驾驶员朱江从冷链车厢一跃而下边走边说。顺着他的目光我看向驾驶室,时间已是20点50分,疫苗配送员孔凡娟、朱江正在忙着出发前最后的数据复核,准备出发。

22点20分,滁州市疾控中心冷库。出伏后的滁州依然热浪不减,冷库内却是寒气逼人。孔凡娟、朱江走进冷库内的缓冲区,这里也是疫苗装载区,温度5℃左右。两人默契分工,一个接收信息核对扫码入库,一个搬运上车……核对入库结束后,二十五分钟左右装车任务完成。

“在冷库待这么长时间,你们不怕冷吗?”面对我的疑问,他们摆摆手说,“都习惯了。”

装上车,疫苗还需要在冷链车厢里拆箱,给各接种点做出库预分配。

“出库”流程繁琐,孔凡娟手法娴熟。“嘀、嘀、嘀”的扫描声在最低温只有3摄氏度的车厢中回响。“现在疫苗也有‘身份证’,扫码后哪支疫苗打在哪个人身上都可以‘溯源’。”

一切就绪,准备出发时,我抬手看了下表,23点25分,这时天空下起雨来。

凌晨00:10分,到达今天第一个转运接种点张八岭镇卫生服务院。“孔姐,小朱你们来啦!”车刚停稳,翘首以盼的医护人员迎了上来。

“小朱,打温度单。”孔凡娟一边在温度监测记录仪上按了几下,一边交代驾驶座上的朱江。不一会儿,旁边的打印机上吐出一张小纸条。孔凡娟接过纸条,在冷链温度跟踪单上填写起来。

确认信息无误后,两人下车准备交接疫苗。车厢由两个区域组成,进入疫苗存放区需穿越过渡区再经过一道厚厚的棉质保温帘。

为了控制车厢开门时间,朱江用力拉开车门后便钻进车厢,将疫苗箱递到过渡区,孔凡娟迅速将其接到车外,在朱江出来后立即关上车门,全程耗时不过一分多分钟。

转接手续办理结束,点上工作人员便和我们挥手告别,“一路顺风、平安再见!”

深夜不经意的问候,湿润我的眼角。

雨越下越大,我有些担心。“老弟别紧张,这条路线我和孔姐走了五个多月了,跑了100多次。”朱江笑着安慰我。

我下意识地看了看时间,此时已是凌晨两点四十分,我们正赶往女山湖卫生院。

我实在太困了,两眼皮直打架,似在睡梦中。

突然,一阵连续按键操作声让我清醒,随即看到孔凡娟手指跳跃在温度监测记录仪旁的按键上,朱江默契的换挡加速,这一切不到三秒。

看着我疑惑的表情,朱江介绍说:“像我现在驾驶的这台车,车厢核心温度温度需要控制在3℃左右。行驶过程中,孔姐要一直盯着温度监测记录仪,一旦温度超过了警戒值,出现过低或过高的情况,就要手动控温。”

清晨六点半,转运结束。返回疾控中心的路上,雨停了。

“噔噔噔”,孔凡娟的视频电话响起。“妈妈你在哪,昨天晚上你答应给我讲奥特曼打怪的故事还没讲完呢,你不能耍赖!”“儿子,妈妈在打病毒怪兽的路上呢,今晚两个打怪兽的故事都给你讲完好不?”“嗯,妈妈记得戴好口罩。”孔凡娟倦了的脸上露出笑意。

早上七点,回到市疾控中心,我们匆匆寒暄告别,孔凡娟和朱江还要回办公室继续回传数据汇总。

刚走不远回头看了看,晨雾中疾控中心大楼亮起的那盏灯显得格外耀眼。

这世界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罢了。像孔凡娟、朱江一样的人,他们重设生物钟,模糊作息表,只为每一支疫苗准时安全转运到接种点。作为记者,此时,我更愿意拿起笔、扛起机器,记录下全民抗疫时那感人的点点滴滴,这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初心。

2021-09-13 ——明光市疫苗转运一线见闻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50082.html 1 3 构筑坚实免疫屏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