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纪倩倩,今年25岁,2019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年成为了天长市永丰镇的一名选调生。转眼两年过去了,飞逝的时间带走了我的稚嫩,增添了几分成熟。回想起这两年的时光,在迷茫中探索,在挫折中自省,在磨练中成长。今天,我想对党说:感谢党组织给我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让我们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
两年前,离开了象牙塔的保护,初入基层,多少有点手足无措。“基层工作繁、杂、难”“基层工作不好做”等说法让我对基层工作有了先入为主的畏难情绪,加上方言不通的缘故,我总是“躲”在办公室里研究以往的材料,想着通过别人的经验来了解基层。一次,一位在基层工作多年的领导一句话点醒了我。他说,“基层是增长见识的大课堂,群众是天然的良师益友。你这样不与群众打交道,不深入基层,是不接地气的表现。”
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基层干部要接地气”,我不禁脸红发烫。选调生作为党的后备干部,是联系党和群众的纽带,组织上要求我们“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从那以后,每当群众来办事我总是起身迎在前头,耐心倾听群众的诉求,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久而久之不仅能听懂方言,还能说上几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群众也乐得与我分享二三事。因为常往基层一线跑,宣传疫情防控、移风易俗,倡导公筷公勺、绿色生活,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让自己更接地气,办起事来更有底气。
我深知“能说会写”是基层干部的基本功。两年的时间,我写了100多篇文章,用手中的笔描述在基层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宣传单位开展的民生实事、举办的文化活动,传递群众心声。定期组织宣讲,宣传党的政策方针,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基层是个大熔炉,是个锻炼能力的好地方。在无数次手忙脚乱之后,我学会了按照事情轻重缓急,抓主要矛盾,分析矛盾主次方面,有条不紊地解决问题。现在的我,遇事不急躁,心中有想法,脚下有行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在基层广阔天地里苦干实干,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全媒体记者喻 松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