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南谯区同乐街道深入思考社会治理难题,主动谋划作为,紧扣“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要求,结合社情、融合资源、整合力量、联合各方,全力助推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多方汇聚。依托综治网格,建立网格党支部,党建引领,凝聚力量,不断扩大组织阵地;按照“1+4+N”标准,以老村干、老党员、楼栋长、“两代表一委员”、物业负责人和志愿者等力量配齐配强网格员队伍;广泛引导社会公众参加志愿服务,不断壮大群防群治力量。
阵地打造、健全机制、居民议事。建立多渠道排查、多元化化解、多方位兜底的矛盾纠纷调解化解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筑牢社会治理“第一道防线”;建立“四方联席”会议、居民议事亭、议事长廊、老兵调解委员会、新乡贤调解等机制,拓宽群众议事渠道,激发群众民主活力;建立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推进法律服务应援尽援;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法制化水平。
智能化理念、数字化服务、网络化治理。以“智慧社区”建设为载体,加强物防技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防控能力;以“网联网+政务服务”为重点,有效拓展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以社会治理系统为核心,突出“互联网+”主题,实现一张网全覆盖;以“微网格”为辅助,融合线上线下,扩大参与广度,拓展参与深度,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建好服务平台、用好治理手段、管好人才队伍。梳理总结、成功实践了“一个窗口受理、一套流程办结”,高效处理复杂社区治理问题,真正让老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街道聘用法律顾问2名,微法庭专职工作人员2名,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专业人员3名,不断推动更多优秀人才走向社会治理工作一线、培养干部创新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化解矛盾能力、带领群众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 (程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