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4日
第A04版:专题·公益

“一只鹅”铺就乡村振兴路

——一县一特之定远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是唐初四杰之一著名诗人骆宾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咏鹅”诗。如今,在滁州市定远县又诱发了人们对这首诗的无穷回味。一走进定远县鑫羽养鹅专业合作社,就听见此起彼伏的鹅叫声。围栏中,鹅群分群而聚,有秩序地排队“洗澡”“玩耍”,煞是可爱。围栏外,养殖户则忙于割草喂鹅。近年来,定远县把养鹅带动群众致富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载体,大力发展养鹅产业,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

“一只鹅”打出新名片

定远县饲草资源丰富,农户饲养白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定远卤鹅美味更是享誉大江南北。

据介绍,定远白鹅,毛色全白,颈细长,头部肉瘤发达,体型大,喙、脚、蹼为橘黄色;生长周期80天,成年公鹅重达5-7公斤,母鹅4-6公斤;该鹅种耐粗饲料,就巢性强,四季产蛋,年产蛋50-70枚。

同时,定远白鹅主要以饲喂青绿饲料为主,生态养殖,饲养期较短,使用药物少,鹅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鹅肉质肥、鲜、嫩、脆,口感非常细嫩、松脆、顺滑。鹅肉富含蛋白质和钙、磷、钾、钠等十多种微量元素,以及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所有氨基酸,胆固醇含量低,肌纤维较细,氨基酸赖氨酸含量丰富,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绿色食品和营养保健食品。

近年来,定远县立足县情实际,积极发展鹅屠宰、冷链储存与运输、鹅羽毛绒加工等全产业链,着力打造百亿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自2000年以来,肉鹅年出栏量以5%左右逐年递增,养殖模式不断优化。截至目前,年出栏万只以上养殖户已达200余家,肉鹅饲养量达700余万只,出栏650余万只。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定远县在鹅选种、孵化、规模饲养、防疫等方面,初步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科学化。涌现出了范岗申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定远县鑫羽养鹅专业合作社、定远县民之源鹅业有限公司等多家规模化养殖公司,并在池河、桑涧、仓镇等乡镇创建10个标准化养鹅示范基地,其中,民之源鹅业有限公司、范岗乡陈长兵养殖场等企业已形成联合经营体,种鹅自养、联合经营体代养、种蛋统一收购、孵化鹅苗供应市场,并且进一步提纯了“定远白鹅”品种。目前,该品种深受全县养鹅企业的青睐,饲养量占全县80%以上,鹅苗还远销江苏、浙江、广东、河南、江西等省。

“大白鹅”唱响致富歌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定远县的乡村振兴之路,离不开企业的帮助。定远县致力抓好营商环境,发挥好企业对于地方经济的积极作用,培育好鹅特色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挖掘好农村群众致富内生动力,助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优化规划布局。确立了“1158”鹅产业发展思路,围绕“一院、一园、五中心、八基地”高标准编制了定远县鹅产业发展规划,即:建设一个鹅产业研究院、一个禽类蛋白产业园、五个种鹅繁育基地、八个商品鹅养殖基地,力求每基地年出栏肉鹅200万只以上,种植牧草20万亩,可消纳全县一半鹅粪。

打造发展平台。在桑涧镇建设以鹅产品加工为主的禽类蛋白产品一体化产业园。产业园成功引入安徽品享集团总投资4亿元年产2000万只鹅绿色食品深加工项目,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屠宰鹅5000万羽、鹅食品加工1000万只。

培育产业龙头。制定落实奖补政策,强化金融扶持和技术指导,涌现出以定远民之源鹅业有限公司、定远鑫羽养鹅专业合作社、范岗陈长兵养殖场等为代表的一批鹅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加快推进仓镇、池河、桑涧、张桥、范岗5个乡镇种鹅基地和张桥、桑涧、拂晓等8个标准化商品鹅养殖示范基地建设,示范引领全县鹅棚舍建设和养殖模式发展。

加强资金保障。积极对上争取政策,主动配套资金支持,累计投入鹅产业发展资金120余万元,其中市级政策资金20万元。协调金融、保险、财政等部门,为白鹅产业户发展提供优惠贷款服务,将定远白鹅养殖纳入农业保险范畴,降低养殖风险,2020年已有36家养鹅企业累计贷款795万元发展养鹅产业。

加强技术指导与培训。结合送科技下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重大动疫病防控等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白鹅养殖企业开展指导培训,年平均培训1000余次,集中培训800余人,发放养殖及疫病防控资料2800余份。依托安徽农业大学技术优势,抓好饲料攻关、种鹅培育、商品鹅养殖等技术创新工作,做好定远鹅品种改良,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鹅产业品牌,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2021-08-24 ——一县一特之定远鹅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48884.html 1 3 “一只鹅”铺就乡村振兴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