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张开兴
岁月静好,只因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当兵是为什么?就是保家卫国。”尽管时间已过去了几十年,但米云仓对那段烽火岁月仍记忆犹新。
米云仓是全椒县武岗镇官渡村人,1976年12月,19岁的他光荣入伍,在浙江舟山某部担任高射机枪兵。
“1978年12月,我们被调到了广西。”米云仓说,在战前动员中,得知敌人在我边境烧杀抢掠,所有人都十分气愤,大家都义愤填膺,一致要求上前线去,不少人还写下血书,作出“奋起还击,保卫边疆”的庄严承诺。
“怕,怕得很。”米云仓告诉记者,尽管入伍已经2年多,但没经历过实战考验,还是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惧怕情绪。“枪炮声在耳边轰鸣,触目可见的伤亡,说不怕都是假的。但我和战友们都抱着一个信念,宁可牺牲在向前冲的战场,绝不死在逃跑路上。”
第一场战斗后,经历了实战的检验,米云仓迅速实现了向老兵的蜕变。
战场之上,枪弹无眼,米云仓很快也迎来血与火的考验。
“那是在进攻一个高地的战斗中,一颗子弹擦着头皮而过,至今仍留下了5厘米长的疤痕。”彼时的米云仓,脑海中只有轻伤不下火线,简单包扎后,继续战斗在前线。
但最危险的却不止如此。
一次,是因为炸暗堡。同样是进攻,敌人的交叉火力让米云仓和战友们被困在了山脚处,危急时刻,他主动请缨,和另外三名战友组成一个战斗小组,准备炸掉堵路的暗堡。“敌人疯狂拦截,三名战友先后不幸中弹牺牲。”米云仓说,那一刻是又急又紧张,紧张是害怕,急是担心完不成任务。幸运的是,在荆棘和砾石间连滚带爬的米云仓,躲过敌人拦截,顺利完成了任务。战斗结束,他才发现,全身上下,已没有一块好衣物。
另一次,是在凉山前线的猫耳洞,炮弹袭来,米云仓大腿根侧被“擦”,生死仿佛就在那一刹那,但已是老兵的他没有在意这点“小事”,经过战场救护后,感觉没大碍的他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
由于在战斗中表现英勇,每次战役冲锋在一线,米云仓获得三等功两次,师级及以下嘉奖数次。
走出烽火硝烟,回归平淡生活。
退役归来的米云仓回乡以种地为生,此后的米云仓,经历了家庭变故、生活挫折,辗转在南京打工为生。
“腿疾越来越严重,也不管干活了。”2016年,无奈之下的米云仓只能返回了老家,在地方党委政府和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关心下,他住进了镇上的公租房,还接受了安排的公益性岗位。“通过手术治疗,腿部疼痛也得到了很大的好转。”
“今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真得很幸福,你们送我几张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照片,留着纪念,留住和珍藏这幸福的时刻,等到老了走不动路了,躺在床上,依然可以感受这份幸福。”4月7日,米云仓走进全椒县江海小学,为师生们讲述了他所经历的战斗故事,并向同行的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对比那些牺牲的战友,想一想战场上那些曾经经历过的危险时刻,可以说这40年是我‘赚’了。”采访中,米云仓对记者这样说到,他看到了祖国的强大,感受到了幸福生活。“硝烟战场,勇往直前,保家卫国。现在从事小区门卫工作,我要守好疫情防控小区出入关口,站好每一班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