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0日
第A06版:凤阳新闻

“光伏+”开启乡村振兴新引擎

本报讯 近年来,凤阳县府城镇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巧借光伏产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光伏+”为着力点,将光伏发电与渔业、农业有机组合,走绿色清洁能源发展之路,为加快乡村振兴建设开启新引擎。

仲夏时节,绿色的原野生机勃勃。在该镇大鱼塘“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的光伏面板似蓝色的海洋,与周边田野、村庄融为一体,见证着绿色环保发展的新景象。

该项目是中广核凤阳县大鱼塘40兆瓦光伏电站,2020年国家发改委批复和竞价光伏项目,占用水面积约800亩,分属府城镇大通桥村、潘家湾村和大王府村,总投资1.7亿元,去年10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在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公司精心组织,各参建单位通力合作,仅仅经过54天连续奋战,12月23日就正式并网运行发电,实现当年中标,当年开工并投运的奇迹。项目运营期内,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6万吨,对节能减排、实现碳中和起到良好的作用。

“为发展光伏绿色产业,该镇村党员干部积极配合,沿着崎岖的田间小道,一个村一个村走,一个地块一个地块敲定丈量,很快落实了约800亩鱼塘的建设用地。”中广核新能源凤阳分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

“公司从附近三个村聘用了300多人参加建设,既方便施工,加快了进度,也切实为咱们增加了收入。”参加项目建设的潘家湾村杜涧组村民吕兆林回忆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感慨不已。

为推进产业叠加,实现光伏产业效益分配最大化,公司做好光伏产业与现代农业、特色种养业相结合,积极推行“(农)渔光互补”模式,大力发展“板下经济”,计划在项目厂址上养鱼,种植土豆、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形成上有光伏,下有种养殖的立体模式,让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形成综合一体化乡村生态产业链新模式。

截至7月底,中广核凤阳县大鱼塘光伏电站累计已发电2100万千瓦时,销售额849.24万元,纳税金额达110余万元。同时,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拓宽了增收渠道。每年数十万元的土地租金也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下一步,该镇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把光伏电站与省级旅游示范村大王府村、实施2020年美丽乡村民生工程的大通桥及邻近的潘家湾等村级旅游资源相融合,打造防溺水、环保等科普教育基地,传播环保理念,引导青少年爱科学、用科学,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此外,还将引导他们参与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活动,弘扬文明新风,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走出一条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互惠共赢的阳光大道。

(陈金梅)

2021-08-10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47766.html 1 3 “光伏+”开启乡村振兴新引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