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9日
第A06版:教育

“高考后遗症”暴露心理健康教育短板

□戴先任

考试、出分、填报志愿,获得录取通知书……2021年中国高考期已经接近尾声,一些同学将顺利进入理想的学府,也有一些同学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无论结果是好是坏,很多学生都还未从长时间紧张的备考压力中脱离出来。有效地缓解压力,是迎接未来新生活的必经之路。

(6月28日《环球时报》)

高考结束,各地高考分数线陆续公布,高中毕业生由高强度的紧张状态进入松弛状态,不少考生会一时难以适应;而对于高考成绩,自然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有考得好的考生,也有一些考生发挥不理想、高考失意。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考生就会受到“高考后遗症”的困扰。有考生甚至选择自杀,“高考后遗症”酿成悲剧也并非个案。

高考结束了,舆论更爱聚焦高分考生,他们的励志故事路人皆知。与此同时,高考失利的考生却鲜少有人关注,他们甚至被人遗忘,“高考后遗症”也少为人知及没能引起应有重视。

不仅是国内考生,在国外,一些国家的高中毕业生也受到“高考后遗症”的困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一些做法值得借鉴。如在韩国,鉴于高考带来的心理后遗症,每逢这个时期,韩国各地方教育部门和健康部门都会推动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工作。在欧洲一些国家,有青少年机构,那里有专业的学业和就业辅导员,能够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也有实用性的学业就业指导,还有营利性的心理辅导服务。

防范“高考后遗症”,需要家长重视对孩子的监督引导。现实是,一些家长比孩子还在乎高考成绩,比如,拿高考出色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抱怨孩子高考成绩不好等等,这些都会加重孩子的“高考后遗症”。对此家长要调整心态,要认识到,高考不过是一城一池的得失,人生是场马拉松,不要太过在乎高考得失,对于高考失利的孩子,家长要多一些鼓励与引导,更不要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要让孩子认识到还有很多成才的路可以选择,“笑到最后才是胜利”。学校、家长都要做好孩子的“人生导师”,帮助孩子转移与化解高考失利后的不良情绪。

“高考后遗症”不能成了关注盲区。而“高考后遗症”遭到忽视,也暴露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不仅有高中毕业生的“高考后遗症”问题,有研究显示,青少年已成为抑郁症的高发群体,而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在21.6%以上,全国有3000万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受到情绪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困扰。

“高考后遗症”成了关注盲区,关键还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受到应有重视。对此,相关部门、学校要能补上挫折教育和心理疏导的教育短板,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做好青少年健康服务,引导与帮助青少年端正价值观与人生观。需要从家庭、学校到医院等相关方面,形成合力,正确处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高考后遗症”等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才能帮助更多青少年健康成长。

议论风生

2021-07-09 2 2 滁州日报 content_44117.html 1 3 “高考后遗症”暴露心理健康教育短板 /enpproperty-->